秦 汉 (二)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陶跪射俑  
高122厘米
1997年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秦始皇二号兵马俑坑的弩阵中,有立射俑和跪射俑两种。古代弓弩射击时,一是要求前无立兵,以免误伤自己军阵的人员;二是要求轮番射击,以形成矢如雨注的形势,不给敌人可乘之机。二号兵马俑坑的立射俑和跪射俑,应当是一立一跪,迭次交换、轮番射击。而跪姿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容易射中目标。而且跪姿比立射目标小,不易被敌方弓箭射中,是防守或设伏时较理想的射击姿势。二号坑中出土的陶跪射俑多达160个,造型生动,刻划细腻,其铠甲的甲衣片和衣纹等,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这些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出了人物的姿态,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陶驭手俑  
高193厘米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御术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先秦时期以车战为主,当时的战车是单辕驾四马,一般有三名乘员,中间为驭手,左侧为主战,右侧为护卫,称戎右。交战时远则弓矢,近则戈矛。为了方便用长兵器挥斥作战,御者和车士都得立乘,因而车的稳定性很差,这就要求御者既能保持车体的平衡,又可方便地控驭马匹,使车子进止、徐疾、左右、周旋、前后,尽随人意。古代记述战争,总要说明交战双方主将的御手是谁和是怎样选定的,可见御者在古代车战中的重要地位。秦代律法规定,御手驾车四年后仍不能胜任者,则要对其教练实行处罚,御手本人要被免职,并补服四年内应服的徭役。这件驭手俑双足站立,双臂前举,双手半握拳控驭马缰。目视车前,神情专一而恭谨,当是精于御术的表现。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陶驾车马  
高170厘米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秦人以善养马而着称于世,战国到秦代中国最好的挽马就出自于秦国,后世的相马家伯乐、九方皋都是秦国人。秦军作战时,车骑并重,战车仍是重要的突击力量。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战车100多乘,战车为独辕双轮,四马牵引,靠近车辕的两马为两服,外侧两马为两骖。马同真马一般大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马用于战争的状况。秦俑坑中车马和骑兵马的造型艺术风格相近,马耳如削竹前耸,睛如悬铃圆睁,四蹄伫立,神骏机警,显出不待扬鞭即欲奋蹄的神态。马的造型准确,各部分的比例合宜,解剖关系交代清楚,技法熟练,是国内外美术界专家公认的比较成功的作品,表明秦代的动物造型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第一部分 新石器时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部分 夏 商 西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三部分 春秋 战国 1 2 3 4 5                    
第四部分 秦 汉 1 2 3 4 5 6 7 8 9            
第五部分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