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国宝展 之 新石器时代(二)
2001年1月3日 北方网
 

 

彩绘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距今约6500年-5000年)
高47厘米、径32厘米、底径20.1厘米
1980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陶缸出土时,内装有成人的骨骸,可知该缸是作为成人的瓷棺使用。缸的外壁绘有一只老鹤叼着一条大鱼,鹤前树立一把带柄石斧,这是目前所见面积最大的一幅史前彩陶画。此画具有一定的技巧,石斧和鱼用粗黑线勾勒轮廓,其内填色,以表示石斧的坚硬和鱼的僵硬;鹤整个用白色涂成,不用黑线勾勒轮廓,采用每股法表现白羽的轻柔;鹤昂首后倾,与长喙所叼下垂的鱼取得了巧妙的平衡。整幅画在技法、布局、平衡、质感等方面代表了中国史前绘画的最高水平。由于具备了勾线、填色、没骨等后来国画的基本特点,有的学者把这幅画视为中国画的鼻祖。

 

变体鱼纹圜底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距今约6500年-5000年)
口径51厘米
1978年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仰韶文化彩陶上的抽象绘画较为发达,其中最突出的是各种变体鱼纹。这件红陶盆的外壁用黑彩绘出的抽象鱼纹尚可看出鱼身的整体轮廓,但用流畅的弧线纹、弧线三角纹、双勾线纹使鱼身富于几何形变化,让环绕盆外壁的鱼纹产生了流动的旋律。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了很多会有鱼纹的仰韶文化彩陶,其中写实鱼纹和抽象、变形鱼纹共存,通过对众多的鱼纹进行排比,可以看出由写实鱼纹向抽象、变形鱼纹演变的规律。

刻符陶尊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6300年-4500年)
高60厘米,径30厘米
1992年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所藏
这件陶尊的身上刻有符号。与之造型相同、刻符相同的陶尊,最早出土于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这类大型陶尊是一种祭器,内装酒,享祭神灵。所刻符号象征日、月、山,中国古代的世界观是把世界分成上、中、下三界,山或树是沟通天地的天地柱--天梯。祭祀时,巫师可借助酒气通过天梯沟通天地人神。这件陶尊反映的就是中国古代的三界世界观。尉迟寺遗址的发掘,使我们了解到,大汶口文化由黄河下游的鲁中向南扩展到了淮河流域的皖北。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著名的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只是一片墓地,一直到90年代以前,考古学家都未找到大汶口文化的居住遗址。尉迟寺遗址正是考古学家苦苦寻求的大汶口文化居住遗址,其长排式 的住房多而密集,已形成规模庞大的史前聚落。

 

第一部分 新石器时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部分 夏 商 西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三部分 春秋 战国 1 2 3 4 5                    
第四部分 秦 汉 1 2 3 4 5 6 7 8 9            
第五部分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