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战国 (三)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铜镬鼎(附鼎钩1对,匕1件)  
通高64.6厘米、口径64.2厘米、鼎钩24.8厘米、匕长158.5厘米
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铜鼎直口,短颈,附耳,腹部上部较直,下部呈弧线内收,平底,三蹄形足。纹饰除器足上部的兽面为浮雕的龙外,全为镶嵌(所镶嵌之物多已脱落),颈部和耳部的内外壁均为勾连粗云纹,腹上部一周蟠龙纹,下部一周垂叶纹,内填粗云纹,耳部两侧,上侧为梭形纹、云纹。器腹内壁铭“曾侯乙作持用终”。这件铜鼎内有牛体,腹底有炊烟痕,应是煮牲肉的镬鼎。镬鼎附有用于勾鼎耳、炉炭的鼎钩和挹取器内食物的匕。鼎钩提手一侧和匕身内均铭“曾侯乙作持用终”。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多变,有的保存了传统的基本形态,而在局部装饰上有独特的构思。这件镬鼎足上部的兽面纹,是由缠绕的龙形纹浮雕组成,中有突起的扉棱,别具风格。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铜尊盘  
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出土时,尊置于盘中。尊口有附加的镂空蟠螭纹装饰,颈部饰蕉叶纹和细密的蟠螭纹,周围有四吐舌伏兽。鼓腹,与圈足皆饰蟠螭纹,各有立体蟠龙装饰四处。盘浅腹,折沿直壁,饰蟠螭纹,沿上有四镂空蟠螭纹装饰,可用作抠手,其下各有二扁形立雕夔龙。腹外又有四立体蟠龙装饰,底下有四龙形蹄足。尊颈部一蕉叶纹两侧与盘内底均铭“曾侯乙作持用终”。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有学者认为此即古代的“裸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铜联禁壶  
壶高99厘米、径53.2厘米、座高13.2厘米、长117.5厘米、宽53.4厘米
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两壶骈列在禁上。壶长颈,鼓腹,圈足。口沿饰镂空蟠螭纹,颈饰蕉叶纹,内填蟠螭纹,两侧由2条拱曲形的龙作双耳,耳上有小环。腹部饰细密的蟠螭纹,加以络带,带交叉处有棘突。禁面曲尺形突起饰蟠螭纹,下承以四兽形足。颈内壁铭“曾侯乙作持用终”。如此豪华的套装盛酒重器在以往考古中少有发现,其局部造型,亦显示出高超的塑造艺术。如四个兽足塑成禁器足,兽的口部和前肢衔托禁板,后肢蹬地,臀部上翘,形象灵活、稳健;壶颈部两侧由两条拱曲形的龙作双耳,龙头上又装饰对称的2小龙,尾上附有1小龙,生动活泼,设计精巧。它们与壶体组配极相称,成为总体中不可缺少的部件。

 

第一部分 新石器时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部分 夏 商 西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三部分 春秋 战国 1 2 3 4 5                    
第四部分 秦 汉 1 2 3 4 5 6 7 8 9            
第五部分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返回>


 
 
 
 
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