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梨园飘香 > 票友好望角
   
     

孙元木

 

1959年,孙元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天津血液研究所工作。不久,马连良先生率团到天津演出,孙元木与马连良清唱《武家坡》并作了录音。又经马先生介绍,使他相继认识了天津著名票友丛鸿逵先生及杨荣环、丁至云、孟宪溶、张芝兰等梅派弟子并在长期的交往中成为他的良师益友,孙元木如坐春风,受益匪浅:丁至云为他教戏,亲自示范;杨荣环为他讲学,彻夜不眠;孟宪溶评说唱念,注重理性;张芝兰指点唱做,不离实践-----他们先后向他传授了表演繁难的《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戏。“梅学”的这种传承精神,使孙元木难以忘怀。

孙元木天赋极佳,具有继承梅派的良好条件:他那宽亮甜润的嗓音、标致的身形、俊美的扮相、文雅的气质;与票界同好谦虚礼让、精诚团结的作风以及执著、进取、刻苦、创新的治学精神,使他最终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梅先生端庄凝静的风度,神形兼绝的表演、仪态交辉的形象。好学不倦的精神及忠贞重义的高风亮节都深深的感染着他,孙元木努力学习梅派的神韵与魅力,追求梅派的完善与完美,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字一腔,都要讲究梅师创造的美的规范。他对每一个表演细节和微不足道的小动作也不放过,不练到十分到位,绝不搬上舞台。每逢演出,他总要提前赶到剧场,把戏从头到尾“温习”一遍。他笃信“死戏活唱”是继承梅派的“硬道理”;他深知“易学难通”是对每一个后学者的“警示”。

孙元木忠实的继承了梅先生“中和、平衡”的戏剧观。他学习梅派不是浅摹其“腔”,而是深究其“味”,终解其“情”。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梅派艺术,不偏不倚,不抄近路,不走邪道,不投机取巧。他努力学习梅兰芳先生创造的梅氏表演规律-----注重人物的性格基调,重视对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变化的体验。他刻苦训练基本功,着意刻划戏中人物的个性,创造美的形象。

他所演出的《霸王别姬》是梅派较有难度的一个剧目,而孙元木的表演可圈可点:一出场,他就亮出一个子午相,展示了虞姬幼娴书剑,习文兼武的才情,既有雍容风度,又有英武气质。他的出场经子,念得饱满、深沉,功力非凡,他念出虞姬在特定环境中的独特感受和内心境界,于华丽间显刚健,又不失宫妃风范。在秋风瑟瑟之风,当虞姬听到楚歌四起时,他背身弹泪“随放既收”渲染着凄凉悲怆的氛围。为解项羽愁烦,虞姬舞剑以助酒兴,当他想到:受困垓下,孤立无援时,他椎心泣血,无限伤感。这里孙元木掩泪痕,强作欢颜,“随放既收”,并以剑抒情。他舞剑不是为单纯地卖弄技艺,而是把虞姬的真情全部包含进去,在抑郁中显得更加优美动人。舞毕,虞姬感叹“山穷水尽,八千子弟离心”的绝境,趴在霸王的肩上哭了。这一次,他把压抑心中的痛楚全部释放出来。演到这里,孙元木潸然泪下。

他的表演有藏有露,有收有放,扬抑得当,深得内外行的好评。60年代初,他已崭露头角,蜚声津门业余舞台。受到广大戏迷和专业演员的交口称赞。

相关文章:
孙元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