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京剧音配像录音主演)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金少山(1890-1948),本名义(一说作仲义),又名少山。满族。北京人。清末民初时京剧名净金秀山之子。幼年从父学艺,工铜锤花脸,兼宗何桂山。同时,他从韩乐卿习练武功把子,学架子花脸戏;"倒仓"后又向何通海学得不少如《庆阳图》、《太行山》一类的开场戏;还从屈兆奎学了一些非正工花脸所演的如《秦淮河》、《双沙河》等诙谐戏,以应付搭班之需要。在这期间,他随父演出于北京各戏院。他正式投拜的业师乃是唱小生的德珺如,因其父与德交谊深厚,又是后者将他荐入伶界作正式演员的,遂拜德为"带道师"。
金少山初登舞台于杨香翠所主持的宝胜和班,该班主演有武生黄月山等人。1911年改入双庆班,1914年又搭鸿庆、永庆各班,与梅兰芳、朱素云、谢宝云合演《岳家庄》,与王瑶卿合演《金猛关》,与程继先、荣蝶仙合演《秦淮河》,与韦久峰合演《审刺客》,与其父合演《白良关》、《洪羊洞》、《穆柯寨》。当时,北京菊坛名角如林,像他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不易得到大展才华的机会,当时的金少山尚为土内明珠,犹未耀彩。
父亲谢世后,金少山在北京几乎不能自立,遂往烟台等外地演出。及至嗓音转好,于1922年辗转到达上海,先后隶丹桂等一台、共舞台任长期坐包演员(为外邀演员充当配演,俗称"班底"而非"底包"),绝少知音。在这里,他遇上了许多艺事优秀的合作者,如林树森、白玉昆等。由于这种机缘,他又学会和新排了不少剧目,大大充实了腹笥,拓宽了戏路。《审七长亭》就是在这期间向刘永春学的,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1922年冬,上海约梅兰芳旅沪公演,《霸王别姬》中的霸王一席,难于物色。正当为难之际,恰逢王瑶卿刚由沪返京,他便推荐了金少山。金少山的戏由大管事李春林为他说戏监排,临期一经登台场,以其魁硕修伟的身躯,宽额丰颐的扮相,叱咤风云的气势,声若洪钟的唱念,将西楚霸王的风采再现于舞台,轰动了上海滩。自此,他的声望与日俱增。1937年他重返京华,自组"松竹社"挑梁奏艺,开花脸挂头牌先例,以周瑞安、张荣奎、陈少霖、李多奎、姜妙香、王福山等名伶为佐,多年不衰。并与梅兰芳、孟小冬、马连良、谭富英等合作演出。1943年他再到上海出演于皇后大戏院,门口的"客满"牌,竟达六个月之久不能摘下。金少山直到辞世,雄踞净行首席,誉满大江南北。其技艺出类拔萃,被誉为"十全大净",因其成功地塑造了项羽的艺术形象,故而又有"金霸王"之美称。
作为一个花脸演员,金少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生前好友、当代戏曲家翁偶虹曾说:"有人赞金少山的嗓音之高亢胜过何桂山,表作之精细不让黄润甫,身材之魁梧超出李寿山,武功之娴熟甚于庆春圃。这四位都是净行中造诣深湛的前贤,说金少山能集众家之美,萃于一身,是当之无愧的。"武生前辈尚和玉生前也曾赞叹说:"金少山那样的大花脸,真是要哪儿有哪儿,实在是难得的全材,说得上前无古人!"金少山确是一个天赋优厚的全面人材。他的声音之洪亮响亮,确有声震屋瓦、震耳欲聋之势。高、中、低、宽、厚、亮、面面俱备。他在鼻音的运用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头腔、胸腔与鼻腔共鸣的方法用得巧妙得法,唱来灵巧、和谐而无沉闷、单调之感。它如虎音、膛音、立音、炸音也都一应俱全、用来随心所欲。
金少山的唱腔朴实无华,不事雕琢,似乎平淡无奇,实则逋峭浑厚,于顺畅自然之中显现气势。他唱[快板]最见功力,吐字、气口、尺寸都驾驭自如,快而不乱,流畅清晰,字字入耳。如《锁五龙》单雄信痛斥李世民、徐茂公、罗成的三段;《断密涧》李密与王伯党的对口都具有代表性。在唱腔中,他善于借鉴、吸收其它行当中一些唱法,用以丰富花脸唱腔,贴切、新巧而不着痕迹。他的唱,在继承金秀山、何桂山唱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成一体。
他的念白的功力也极为深厚,善于运用高、矮、宽、细各音,于轻重疾徐、迟急顿搓的变化中,刻画人物性格,揭示角色心理,收到达意传神之效。如《连环套·拜山》窦尔墩与黄天霸对白,《审七长亭》李七在公堂上的大段自白,均属精品。念京韵白的太监戏更有独到之处,如《黄金台》的伊立、《忠孝全》的王振、《法门寺》的刘瑾等,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他的做表,实遵黄三(润甫)路数。其武功基础,、腰腿功夫都好,工架严谨稳练,身段精巧漂亮,"寓矫健于凝重之中,见端庄于玲珑之内"(翁偶虹语),在《闹江洲》中的使双斧,《霸王别姬》中的操大枪及《盗御马》中的马趟子,《五台山》中的罗汉像,《清风寨》中的浪子步,以及《霸王别姬》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威仪,《草桥关》姚期戎马半生,烈士暮年的老迈,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金少山突破了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严格分工的界限,推进了净行表演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自家风格,世称"金派",与郝(寿臣)、侯(喜瑞)两派鼎足而立,其成派是先于裘(盛戎)的。
他常演的剧目有:《锁五龙》(饰单雄信)、《草桥关》(饰姚期)、《御果园》、《白良关》(以上饰尉迟恭)、《牧虎关》(饰高旺)、《飞虎山》(饰李克用)、《断密涧》(饰李密)、《刺王僚》(饰姬僚)、《断太后·打龙袍》、《铡美案》、《探阴山》(以上饰包拯)、《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饰徐延昭)、《失街亭、斩马谡》(饰马谡)、《盗御马、连环套》(饰窦尔墩)、《闹江洲》、《丁甲山》、《清风寨》(以上饰李逵)、《取洛阳》(饰马武)、《审七长亭》(饰李七)、《忠孝全》(饰王振)、《法门寺》(饰刘瑾)、《霸王别姬》(饰项羽)等。有些原为开场戏,经他搬演后也列为大轴,如与马连良合演的《八百八年》(饰姜尚)即开场戏《渭水河》,另如《太行山》(饰姚刚)、《大回朝》(饰闻仲)、《龙虎斗》(饰呼延赞)、《庆阳图》(饰李刚)等。他还排演过新戏《芒砀山》饰演张飞。他演的《八蜡庙》中的金大力,《双沙河》中的张天龙,也为人所喜爱。
金少山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喜听评书大鼓,爱看踢球摔跤,对花鸟虫鱼、茶馆庙会都有浓厚兴趣。这对他认识生活,陶冶性情,进行艺术创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常常解囊助人、无所吝惜,但花钱无度、常有亏欠,以致晚景凄凉,于1948年8月13日在北平贫病而终。享年59岁。
金少山的传人有吴广志(松岩)、赵炳啸。
金少山京剧音配像主要剧目有:《打龙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