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梨园飘香 > 群英荟萃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京剧名家简介(37)

杜近芳:(京剧音配像录音主演)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女,北京人。自幼随律佩芳、陈世鼐、刘玉芳等学戏,后拜王瑶卿、梅兰芳为师,打下坚实的艺术功底。1951年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后转为中国京剧院),受到剧院的全面培养,成为该院主要演员。通过长期与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等艺术家同台合作演出,艺术水平迅速提高。她还曾先后问艺于王少卿、徐兰沅、周昌泰、姜妙香等,努力丰富自己。在中国京剧院的艺术创作群体中,她参与创造了大量艺术精品,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她敬业刻苦,聪颖执著。其艺术风格兼融梅(兰芳)、王(瑶卿)而有自己的创造,既有婀娜娇艳之美,又具刚劲坚实之力。她的演唱音色甜美、圆润清醇,能够以声传情;吐字清晰,善于控制气息、音量和节奏;运用真假声结合,恰到好处。这使她的唱腔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舞台形象秀丽典雅,善于刻画各种不同的人物,无论是古代人物乃至神话人物的祝英台(《柳荫记》)、白素贞(《白蛇传》)、谢瑶环(《谢瑶环》)、李香君(《桃花扇》),还是现代人物喜儿(《白毛女》)、小白鸽(《林海雪原》)、黄英(《柯山红日》)、吴清华(《红色娘子军》),都在舞台上表现得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主演的《柳荫记》、《白蛇传》,唱腔都是由王瑶卿精心设计的。这两出戏的唱腔既严格遵循传统,又富于革新创造。她的演唱婉转流畅,缠绵悱恻,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许多唱段成为50-60年代广为传唱的精品。其中《白蛇传·水斗》一折,她还刻苦练功,采用了武旦行的打出手来刻画白素贞的英武与坚贞。田汉编写的《谢瑶环》一剧在60年代初影响很大,杜近芳将女扮男装的女巡按谢瑶环刻画的动人心弦。在她不畏强权为民除害时,采用了叶(盛兰)派小生的[娃娃调]唱法,表现出人物的刚强、壮烈、慷慨激昂;而在花园中对月长叹,思念恋人时,又唱得柔情无限,表现出古代女性的独特情怀与风貌。在1958年中国京剧院演出的现代戏《白毛女》里,她创造性地饰演了农家女儿喜儿。成功地运用各种京剧艺术的传统手段与技巧,刻画了这个农家女儿的淳朴与天真,及其在受到恶霸地主黄世仁的残酷迫害后的满腔仇恨与激烈反抗。杜近芳首演的新编、改编剧目还有《牛郎织女》、《蝴蝶杯》、《玉簪记》、《桃花扇》、《佘赛花》、《梁红玉》、《桃花村》、《满江红》等。

杜近芳曾多次出国演出。1955年随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瑞典、挪威等欧洲八国;1956年又赴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演出;1957年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以《拾玉镯》、《嫦娥奔月》两剧和清唱《金水桥》获得两枚金质奖章和一枚银质奖章;1960年到加拿大和中美洲三国演出;1964年再访法国和比利时等。作为历次出国演出艺术团的主演,杜近芳为向世界人民介绍京剧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她还在1985年到香港演出了《白蛇传》,1990年又到香港参加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演出活动,许多台湾和国外的戏迷也赶到香港观看,促进了港澳台和内地的京剧交流。

杜近芳演出的现代戏《红色娘子军》和与李少春、袁世海合演的古装戏《野猪林》都拍摄了彩色京剧影片。1976年以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又先后将其《断桥》、《廉锦枫·刺蚌》、《谢瑶环·花园》等摄制成了影片。

杜近芳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位杰出的京剧旦角演员。她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中国京剧院领导对她的著意培养和这一国家剧院艺术整体的哺育。到了振兴京剧的新时期中,杜近芳的表演艺术已臻炉火纯青之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这风格与50-60年代著名的"中国京剧院风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台湾著名青年京剧艺人郭小庄就学习借鉴了许多杜近芳的剧目和表演。杜近芳的学生有陈淑芳等。

杜近芳京剧音配像录音主要剧目有:《西厢记》(上、下)、《白蛇传》、《谢瑶环》、《柳荫记》、《桃花扇》等。

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