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渡口曰天津

  在海河兩岸,渤海之濱,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她的名字叫"天津"。

  這里有高聳的青山,早在新石器時代天津人群早期的聚落就在薊縣盤山的南麓生息繁衍。這里有廣袤的平原,從西漢時期天津人就在這塊平原上建起了自己的城垣,已開始了從"聚落"到"城市"的發展。這里有眾多的水道,在隋朝,隨著大運河的開通,天津成為南北漕運的水陸碼頭。九河下梢,三水中分(即三岔口),一時商賈云集,市井嘈繁。可謂"東吳轉海輸粳稻,一夕潮來集万船"。這里有漫長的海岸,元朝時,天津的海鹽業開始迅速發展,形成了帶狀河港的城市布局,七十二沽亦雛形初現。

  這里是南北大運河的交匯點,到了明朝,1398年朱元璋病故,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率兵沿北運河南下奪取了政權。正因為"成祖文皇帝入靖內難,圣駕由此濟渡滄州",因此賜名"天津"。 "天子渡口"曰"天津",從此天津就有了這么一個御賜的名號,一直響徹到今天。

  這里曾是中國第二大商埠,時至清代,天津在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等諸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一個繁盛的城市開始出現在海河的兩岸。城外海河沿岸,攤販匯聚,店鋪林立,貨物齊全,購銷兩旺,一派繁華景觀。 這里曾經是中西文化相互撞擊的舞台,1860年天津成為通商口岸,銀行、洋行、商店,以及公寓、別墅、醫院大規模興建。短短几年間,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一大批風格各异的各种建筑,也為天津留下了各國建筑文化的標本、畫卷……

  彈指一揮間,轉眼近百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掀開了天津歷史新的篇章。新中國的第一塊手表、第一台電視、第一架照相机……天津為祖國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第一。天津人民艱苦創業,創造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使天津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工業基地,內外貿易集散中心,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大城市。特別是党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天津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生產力發展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1978年至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由82.65億元增長到1639.4億元,財政收入由39.25億元增長到244.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88.32元增長到814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53元增長到4370元……歷史向世人昭示:今日天津蒸蒸日上、欣欣向榮!展望未來,現代化港口城市和北方重要經濟中心的宏偉目標指日可待,天津發展的前途無限光明。(文\關鍵)

 
 


 
Copyright (C) 2000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