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艺术简历
 


一,少喜绘画,学创木刻技艺.
本人1938年生于天津,自幼喜欢绘画,十六岁即在当时<<天津晚报>>上先后发表纪念“八一”节,纪念“五一”节的剪纸两幅。后从师王麦杆先生学习木刻创作,作品先后在<<天津日报>>,<<新晚报>>,<<连环画报>>等报刊发表画近20幅。其中<<报捷>>一画入选“全国工人画展”,并选登在全国<<工人日报>>和向国外发行的英文版<<北京周报>>上,另<<盐工>>一画入选<<中国工人歌谣选>>一书中。

二,从工人到高级工艺美术师.
1964年从工厂调研所,及从事地毯设计研究工作。77—79年拜师著名作家,考古艺术家沈从文先生,学习传统工艺美术理论和技艺,收获颇丰。自1973年起,先后设计畅销国际市场新图案:有“雄狮蔓草”,“马踏飞燕”(发表在台湾<<摩登家庭>>上),“宴乐图”等几十幅之多。其中:“雄狮蔓草图”入选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并荣获一等奖;入选《展览案编>>一书。另“马踏飞燕图案”选登在<<人民画报上>>80年8月号。95年以中国传统彩陶纹,青铜纹结合现代手法设计的新图案有三幅发表在台湾<<室内 >>上。

1973年独立完成人民大会堂天津会议厅,台湾会议厅两组大型地毯设计任务。并先后出版<<传统地毯纹样>>,<<传统吉祥图案>>两本专业书,受到全国同行业的好评。

1982年,参加“敦煌式精档地毯”研制(四人)获天津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轻工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同年,受聘担任天津美术学院客座讲师,在全国地毯设计班授课。
1988年,从一名工人自学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三,老有所求,探索印纽艺术。

退休以后,为探索新的艺术,开始研究巴林石雕艺术,对有几千年优秀传统的印纽艺术,在吸收中国画表现手法。石雕艺术造型,吉祥图案丰富内容等优长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索;

1,天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在如何充分发挥石料的色,型,纹的天然美如何配以适合的艺术风格和造型手法,使其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进行了研究。(如梦中游,达摩面壁)。

2,印纽创作时,即“师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所以,作品从构思起即遵循“三随”进行。随心:是在题材上要随心开阔多样。石材适宜人物,动物花鸟均可主题创作。随意:(意境),即实用与艺术相合,印纽要有实用性更要赋于鲜明内涵和高雅的艺术意境。随形:在造型上突破方的束缚根据内容石材可园可方。

个人体会是印纽艺术题材要广泛,内容要丰富,艺术手法要多变。使每件作品独立于世,绝不重复。

高级工艺美术师
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