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天津)
【丽史】东丽记忆美丽乡愁——李明庄学校

李明庄形成时间久远,明末清初之际便已有私塾教育出现,本村大户聘请塾师入户教授宗族子弟四书五经。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出现后,富裕家庭会将子女送往市里的“洋学堂”接受新式教育,但受教育群体仅局限在地主富农阶层,村中一直未能出现供本村一般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村领导班子认为“再穷也要让孩子们上学”,从客观上讲,当时村里不具备兴建新学校的物质条件。但聪慧的李明庄人就是有股韧劲,村民们推翻了村中大庙内供奉的神灵塑像,请出了神位蒲团,搬入了桌椅板凳,请出了功德簿,放入了作业本,毁坏了神话壁画,创造了墙面黑板。又请来了新老师,教村里孩子们知识,从此,大庙里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村里经济逐步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大庙内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空间。在区教育局的协助下,村里在大庙前面围了地,修建平砖房当作新校舍。到80年代初,易地建校,将老校舍向西迁移了500米。短短十年村里两修学校,足见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虽然教育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村民仍不满足于此,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1998年,村里集资又修建了一栋楼房,原来的平房老校舍保留一部分作为宿舍供师生休息,教室全部搬入明亮的新楼。2014年,李明庄村基本完成迁入新村事宜 ,与此同时,崭新的李明庄小学拔地而起,这次建校设施先进,不但超越了许多东丽区同类校,甚至与天津市区内的重点学校相比也颇有亮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李明庄陆续为国家培养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人才,其中本科生200余人,研究生近10人,博士生3人。

附件视频:【丽史】东丽记忆美丽乡愁——李明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