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天津)
探索生态屏障管控区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天津津南区前进村的绿色蜕变

探索生态屏障管控区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天津津南区前进村的绿色蜕变

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天津津南区前进村在小康路上奋勇向前,紧密结合自身特点,通过探索出生态屏障管控区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率先实现了小康,而且为依靠绿色蜕变走向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康庄大道。

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指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指明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天津津南区前进村探索生态屏障管控区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前瞻性意义。

一、前进村的基本情况

前进村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西南端,东至津港高速,西靠津港公路,北邻唐津高速,交通便利;东邻月桥村,北至光明村,地势低洼平坦,村落呈长条形,东西走向。全村共350户、896人,村域面积1800亩,其中耕地面积近1000亩,村“两委”班子4人,其中2人交叉任职,全村党员29名,其中包含帮扶组3位同志,村民代表16人。

(一)区域位置

为强化天津市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之间绿色生态屏障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格局,2018年3月28日,天津市发布重要规划,对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东至滨海新区西外环线高速公路,南至独流减河,西至宁静高速公路,北至永定新河围合的700余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规划管控,实施分级管理,建设展现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呈现“大水、大绿、成林、成片”景观的“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

生态屏障区划分为三级管控区,实施分级管理。一级管控区内现有的村庄应实行分类指导,针对每类村庄确立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保留村庄应当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制定村庄规划,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其他尚未实施迁并的村庄应以维持现有村庄规模不变为原则,制定村庄整治规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乡村。前进村所处区域正好位于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

(二)今昔变化

2012年以前,前进村是津南区典型的落后村,村小地偏,是北闸口镇最小的村,地处北闸口镇的最边缘,远离镇发展核心区域。村容环境脏乱差,道路坑洼不平,下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村级经济发展是自由生长型,27家传统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分散在村各处,后来也被列入了需要关停的“散乱污”范围。由于未纳入拆迁整合范围,村民情绪低落,干劲不足,对村未来发展失去信心和希望,“等、靠、要”思想在村民中蔓延,是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

近年来,前进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和驻村帮扶组紧密配合,抢抓乡村振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重要机遇,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2015年建成美丽乡村,其中户厕改造的成功经验被国家卫健委(爱卫会)拍成专题片,用于在全国推广,并作为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相关议题的交流材料。2017年,获批国家住建部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第一批试点。2019年,全力推动村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亲切自然、富有乡土田园特色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2020年,被天津市委组织部评为“五星村”。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成型,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三年前增长7.1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三年前增长4810元。

改造前

改造后

(三)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前进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清脏治乱、户厕改造和道路硬化工程,下“绣花功夫”扮靓村庄,提升绿色颜值,大幅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同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社会资本+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各类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良性循环,规模化种养殖和乡村生态文化游共同发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以绿色方式提升硬件的同时,前进村坚持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为目标,以建设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引领文明村风,通过引导党员群众广泛开展绿色生态大讨论活动,鼓励村民为绿色生态发展代言,建言献策,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行动中,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软环境,筑牢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绿色”根基。

今昔对比的变化可以说明,前进村已经开辟出了一条生态屏障管控区内未整合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之路”,一条可以由“困难村”变成“示范村”的发展之路。

二、前进村的发展成效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期。在天津市、津南区和北闸口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前进村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福祉有效增强

户厕改造走在前列,简陋旱厕变身星级水厕。前进村曾经是津南区典型的后进村,村容环境脏乱差。以厕所为例,过去村民都在住房周围自建小旱厕,夏天得面对乱飞的蚊蝇、冬天得承受凛冽的寒风,不利于村民的健康。“厕所革命”势在必行。2014年,前进村被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前进村采取“三格化粪池+集中管网+生态沉淀池”组合的工艺模式,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把村民的户外旱厕改为室内抽水马桶,厕所改造一步到位,让村里人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卫生间,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厕所脏、乱、差的状况,大大减少了疾病传播和发病率。清澈的自来水入户后,家居环境大为改善。

大力实施清脏治乱,垃圾坑塘变身休闲花园。以前的前进村,走在街上,垃圾堆和乱堆乱放的废弃物品随处可见。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力量,大力开展清脏治乱,每家每户门口都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箱,把原先村民乱倒垃圾的地块整理出来,建成健身广场和小花园,有效美化了村庄环境,成为村民在家门口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下大力气治理臭水坑塘,引入源头活水,种上荷花、睡莲,建设水车、栈道等配套景观,并利用绿色长廊种植葡萄、葫芦、蔷薇等藤蔓植物,将河堤土坡全部绿化,形成藤条萦绕、鲜花盛开、荷香四溢的乡村特色景观。

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泥泞小路变身平坦大道。以前的前进村,道路没有硬化、路面坑洼不平,下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在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中,前进村对主干道路和街巷胡同进行统一硬化,对破损道路进行重新铺装,并在主干道路口设置限高杆和警示牌,保障人员和道路安全。

用街景小品和乡村彩绘扮靓村庄,栽植绿树鲜花提升村庄“绿色颜值”。把原先很不起眼的村口进行拓宽,建造石墙,设置明显的村口标识,丰富村口绿植,并放置大公鸡、小绵羊、蜗牛等动物摆件,打造具有田园特色的村口景观。在木栅栏围挡、废旧厂房和公共卫生间的墙面上,画上山水自然风光和鸡鸭牛羊等动物造型,形成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彩绘,沿街设计街景小品,提升村庄品味档次。道路、街巷两旁种植绿树鲜花,同时发动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花草、见缝插绿,整个村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实施“节能改造”,村子既美起来又暖起来。在村庄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中,紧密结合村情实际,为村民免费加装外墙保温层,条件是自觉配合做好美丽庭院和垃圾分类工作。“节能改造”有效克服了“煤改电”后因民房老旧导致的保温效果差等问题,将村民冬季取暖温度普遍提升4-5度,既节约了电费,又提高了取暖温度,同时也使得全村房屋更加整体美观。

通过不懈努力,提升改造后的村庄整洁有序、色彩丰富、主题突出。既有乡村原有的生态、自然,也有精心打造带来的精致和美感,亲切自然、富有田园风光的乡村特色风貌业已形成,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二)聚焦绿色生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2015年以前,前进村的耕地主要由外地人租种棉花,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益低。2015年,前进村成为较早成立合作社的一个村庄,村里的所有耕地都流转到合作社集体经营。前进村村民入股的呈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各类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良性循环,与社会资本合作,打造千亩生态园。先是种植了高品质水稻500亩,后又拿出150多亩地进行稻蟹混养,通过200亩林地发展林下经济,散养鸡鸭鹅等家禽,还在30亩荷花塘里生态养殖河蟹,40多亩鱼塘养鱼,形成绿色循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绿色农产品已成为前进村的一张名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乡村生态文化游精品点位。前进村与天津旅游商会战略合作。与携程网、欢乐假期旅行社、碧桂园凤凰假日酒店等多家旅游单位联手,聚焦周末亲子游和学生户外教学两类客户群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打造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点位,推出周末亲子游——“向往的旅行”品牌活动。在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田野拾蛋、荷塘垂钓、荷塘月色旗袍秀等系列活动和稻田插秧、水田捕鱼、樱桃采摘等农事体验项目,逐步开发一分田、一畦地认种和小动物认养项目,丰富乡村生态旅游品类。高峰时期年接待游客达到2万人。现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三年前增长7.1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三年前增长4810元。

吸引高端文化人士投资兴业。优美的村容村貌和不断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到前进村。其中有不少人愿意租下民房,长期在此居住,体验农村生活,这就直接增加了村民出租房屋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拉动了农家院、超市等服务业增长。其中一些文化人士还把前进村作为创业基地,助力前进村绿色高质量发展。前进村也积极盘活前期闲置的废旧厂房和民房,为文化界、艺术界、企业界人士提供创业空间,打造艺术工作室、绘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茶器工作室、乡村休闲茶室、中医养生馆和独具特色的乡村体验酒馆,打造 “网红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各界高端人士到来,正是前进村不断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结果,而他们的不断到来和创新创业,也必将助力前进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把绿色青山源源不断变成金山银山。

(三)乡风淳朴,自觉践行生态文明氛围浓厚

在注重“硬件”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前进村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做到“硬件”和“软件”同步提升。

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设有阅览室、科普室及多种活动室,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引领文明村风,为生态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举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全国主题出版物阅读示范活动,使更多的村民参与阅读、喜爱阅读,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精心设计家风广场,广场中的休闲花园竖立起一个高3米一笔写成的“家”字雕塑和体现家风的文字牌,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注重家庭和睦,维护村庄和谐。同时,全村广泛开展“家风大家谈”活动,以淳朴家风孕育文明村风。  

引导党员群众广泛开展绿色生态大讨论活动,鼓励村民为绿色生态发展代言,建言献策,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行动中,有效带动提升前进村整体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千村美院”创建活动,2019年共上报56户美丽庭院,其中11户被津南区评选为“千村美院”家庭。以村民喜闻乐见的语言精心编制环境卫生倡议书和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引导村民自觉做到爱护环境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走访宣传、制定标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利用村大喇叭、宣传栏等媒介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农户主妇举办如何做好垃圾分类专题讲座;下发垃圾分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村“两委”班子紧密结合村情实际,整理编制了前进村规章制度汇编和环境卫生倡议书,引导村民自觉改掉陈规陋习,在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前进村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

三、前进村的发展经验

回看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效,可以说,在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市、区、镇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前进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广大村民充分利用村子的各种资源、抢抓战略机遇,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前进村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经验:

(一)以党建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坚持支部建在村上,实现对农村各领域全覆盖,使每一个农村党支部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前进村作为困难村,区镇两级党组织首先从打造基层党组织开始,选好配强干部,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绿色屏障建设为抓手,高起点谋划全村转型发展,致力于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党建引领强队伍。一是选好领头雁。村“两委”班子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距离农民群众最近的人。村“两委”班子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和乡村发展的实际成效。因此,选出忠诚、干净、担当的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农村带头人至关重要。区镇领导对前进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重视,选取年富力强、熟悉村情的镇干部下派到前进村,党政一肩挑,带领前进村共谋发展。二是配备强助力。由担任过村领导工作,对经济发展颇有招法的老党员助力村党支部书记,谋划发展思路,专职管理经济发展工作,做支部书记的好搭档。三是党建强基础。党支部注重党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学习,严格制度建设,致力阵地打造,注重新老传承,助力前进村的党支部活动,党员作用发挥。

党建引领定思路。一是认真反思转方向。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人心引领发展,天津市推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做为顶层设计,谋划天津整体发展。前进村划入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域,过去的发展模式彻底走到了尽头。顺应农村发展的时代要求,村党组织认真反思,多方学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告别过去的发展模式,转换思路寻找新突破。二是绿色屏障寻机遇。通过市、区、镇党组织的引领帮助,村党组织确立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向生态农业转型。三是审时度势定目标。村党组织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发展是为了人民,从“大美”前进到“小美”前进,目标务实,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村民奔小康。

(二)以改革为依托

2017年以来,前进村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要求,紧密结合村情实际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广大村民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动这个困难村“弱鸟先飞”,争做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前进村高度重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村庄弱鸟先飞、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作为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发展的有力举措,第一时间成立由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村“两委”班子和村报账员等为成员的专门工作小组,认真研究市区镇下发的有关文件,吃透上情;紧密结合村庄实际情况,确定前进村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吃透下情。广泛宣传引导,让广大村民知晓明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工作方案,为顺利推进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认真梳理,全面摸清村庄家底。摸清家底是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为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前进村率先启动清产核资工作,并请来镇上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全面清理核查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源性资产、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经营性资产和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管理服务等非经营性资产。

稳妥推进,科学确定成员身份。集体成员身份的确定是此次改革的一个关键和敏感环节,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此次改革的成败,如果处理不妥,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前进村对此高度重视,稳妥有序推动这一环节工作,认真研究并严格执行《天津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指导办法(试行)》和《津南区新型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多次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研究村里存在的诸如外嫁女、占地拆迁户等特殊情况,确定了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宜宽不宜严的原则,综合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制定了《前进村新型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办法》。根据这一办法,确定本社初始成员,成员类型包括农业、毕业非、政策非和落地非和已整合村迁入。

量化股权,确保权益清晰明确。经集体成员民主商议决定,前进村股份合作社将可量化资产作为总股本,平均量化为股权份额,不明确股值。在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和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初始成员享受成员股和集体股若干。成员股包括人口股和普通股;普通股包括农籍股和权益股。在改革进程中,前进村还制定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召开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股东代表,给股民颁发股权证书,制定民主管理、制度化管理举措办法,为改革长期平稳运行和发挥长期作用提供保障。

(三)以帮扶为助力

2017年8月份起,天津市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按照组织安排,市政府研究室结对帮扶前进村。市政府研究室作为帮扶单位,历来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按照尽锐出战的要求,选派精兵强将组成驻村帮扶组,迅速投入到困难村帮扶工作中去。三年来,不断强化在人力、智力、财力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近20次到困难村调研指导帮扶工作,在单位财力紧张有限的情况下,累计直接投入55万余元支持困难村加快发展,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多次,撰写数篇调研文稿提供智力支持。正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困难村发展才有了重要保障。

借助帮扶力量,谋划发展出路。驻村帮扶组基于前进村位于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的村情实际,帮助村里明确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向生态农业转型,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农村党建、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困难救助等各方面帮扶力度,为推动前进村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借助帮扶力量,探索发展新模式。在市帮扶组的帮助协调下,多方联系筹划,确立“社会资本+村合作社+农户”的资金筹集、产业运作模式,发展绿色生态乡村旅游;以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为转型契机,以津南小站稻家乡为特色优势,确立小站稻种植、稻田蟹养殖,生态循环的绿色生态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努力扭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寻找突破口,为村民增收开新路。

借助帮扶力量,打造党群服务阵地。2017年刚驻村帮扶时,前进村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仅有240平方米,未达到不低于300平方米的规定标准。在帮扶组的努力和津南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和北闸口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前进村建成高标准的新党群服务中心,集党员教育、群众活动、旅游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整体建设面积1100余平方米,各功能室配套齐全,成为津南区乃至天津市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标杆。

借助帮扶力量,打造过硬党组织。2019年初,前进村被确定为学习河北正定塔元庄试点村。帮扶组帮助村党支部认真梳理塔元庄村的先进经验,制定前进村“抓党建、促发展”工作方案,把试点工作作为加强支部建设,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村“两委”职责分工,完善了组织架构,整理印刷了前进村组织制度汇编,健全了党组织全面领导隶属本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组织体系,为党员家庭悬挂标识牌,进一步压实党员责任,激发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工作热情,为前进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借助帮扶力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村民喜闻乐见的语言精心编制环境卫生倡议书和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引导村民自觉做到爱护环境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紧密结合村情实际编制村规民约,研究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引导移风易俗,以“软约束”促文明提升。开展宪法宣传,提升村民法治素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弘扬和拓展“枫桥经验”,坚持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矛盾化解在最基层。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以水稻为主题的科普馆,提升村民科技文化素质。

借助帮扶力量,做到精准扶贫解难题。村“两委”和驻村帮扶组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全体村民进行多次走访,结合民政系统“筑基”工程试点工作,摸清了村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积极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村“两委”和帮扶组成员对低收入困难群体每人包一户,定期走访,倾心倾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年来,帮扶单位共为20余个困难户和困难边缘户送去价值6万多元的慰问物品,切实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四)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方向

聚焦思路理念之“变”,下决心推动绿色发展。前进村被划进一级管控区内,根据规划要求,除必要的附属设施外,禁止一切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土地被限制使用了,小企业被责令关停了,160多位村民暂时没有了工作,村集体收入也大幅缩水。面对老办法走不通的“困境”、老百姓想不通的“困惑”,如何发展村级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最紧迫课题。2018年市委、市政府现场办公会后,津南区在全区广泛开展“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走出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大讨论活动,村“两委”班子抓住有利时机,顺势而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为了把脑袋上的“津门”打开得更敞亮,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天大规划设计院、天津农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来村把脉问诊、指点迷津,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到宁河、西青等地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进一步坚定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经过持续深入研讨和参观见学,前进村最终确定了“以绿色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逐步培育文创产业,提升村庄品位和知名度”的发展思路。

聚焦村容村貌之“变”,切实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抓手,加大治理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活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留住乡情乡愁。一是在前几年农村户厕改造的基础上,把过去的户外旱厕改为室内抽水马桶,打造农村户厕升级版。二是全力推动村庄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几年来,全村累计改造村庄道路2万平方米,200多套村民院落周边环境得到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是为每户村民免费加装保温墙,统一房屋立面颜色,在提高农户冬季室温的同时,使村庄外貌也更加整齐美观。

聚焦产业转型之“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大力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融合。一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村党组织与社会资本方务实合作,精心打造千亩生态园,改变过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传统种植方式,采用绿色生态方式进行种养殖,让绿色农产品成为吸引市民前来消费的一大卖点。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与多家公司积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聚焦特色,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品类。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聚焦乡风文明之“变”,着力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全力争创市级文明村庄,筑牢乡村振兴的红色根基。梳理村庄发展历史,建设村史馆、民宿文化馆,留住乡愁和历史。在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 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五)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为关键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让广大农民都能过上好日子,生活的更幸福。只有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合理发动群众,赢得群众支持配合,才能顺利推进工作,也才能让人民满意。如果不尊重群众意愿盲目推进工作,则会适得其反。

以思想工作推动村民认识转变。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党员挨家挨户解疑释惑,讲道理、说想法、谈思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浸入村民思想深处。一系列宣传引导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过去占耕地、建厂房、铺摊子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走入“死胡同”,绿色才是发展的底色,生态才是发展的方向。面对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的现实背景,面对“散乱污”企业的持续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路可走,未来要想更好发展,只能是转变思想观念,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实际成效激发村民的认同、支持和参与。环境变,优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村庄的“颜值”,不少村民从过去盼望着住楼房到现在更喜欢住在自家的院子里,村民幸福感明显提升,打心眼儿里感谢党的惠民好政策。产业变,绿色循环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村民的获得感明显提升,参与意识增强以农家院为例,近期村里在原有3家农家院的基础上又新开业2家。村民积极性的提升为前进村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前进村的发展启示

前进村是津南区、天津市甚至是全国很多村庄的真实写照。被划进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土地被“捆绑”住,工业项目不批了,百姓心里慌了,“不知道该干嘛了。” 同时,企业关停使得160多位村民暂时没有了工作,村集体收入也大幅缩水。乡亲们心里不踏实,村的出路在哪?前进村作为各方面条件都很普通的一个后进村、困难村,它的成功转型和绿色蜕变已经说明,出路就是要走出自己的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前进村探索出这样的发展之路,其内在依据、突出特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一户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前进村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牢牢把握这一基本原则,不断充实壮大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前进村把所有耕地都流转到合作社集体经营,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采用绿色生态方式种植优质水稻,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实现稻蟹共养,水系循环,经济效益明显,合作社村民“股东”每年每亩收益450元。

正是依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保障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一户。村“两委”和驻村帮扶组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结合民政系统“筑基”工程试点工作,明确了6名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困难群体。目前,建档立卡困难群体全部享受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安全、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一户。

(二)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意处理“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前进村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注重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村“两委”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等方面保障,而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确立了“社会资本+村合作社+农户”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开辟了广泛的市场前景,保障了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可持续性。这一模式不仅吸引社会资本方参与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旅融合,而且吸引众多企业家与村里洽谈合作。如种植艾草等中草药,打造中医养生馆;打造乡村酒馆,开拓定制酒市场;非遗传承人开办绘画工作室,制陶工艺师建立茶器工作室,还有崖柏展览馆等。

这一模式体现了村“两委”在小康路上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奋进。村“两委”立足自身,在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不等不靠政府投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内生动力,促进前进村不断前进。

(三)坚持集美前进,做乡村振兴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美丽乡村建设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乡村之美,美在环境,美在人文,美在产业。

在发展规划之中,前进村将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为:“振兴乡村、集美前进”:集农业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于一体,打造前进村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科技美。生态美包括田园风光美、和谐共生美;环境美包括生活环境美、自然环境美;人文美包括风土人情美、文化传承美;科技美包括农业科技美、现代科技美等。

由最初的“大美”前进到现实的“小美”前进,再到规划中的“集美”前进,接下来,前进村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抢抓乡村振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建设等重要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市、区、镇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重要要求,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沿着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前进,以实际成效争做乡村振兴的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