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天津)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从“龙须沟”到小康村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从“龙须沟”到小康村

  “几年前的夏天根本不敢开窗,一开窗垃圾堆和臭水沟的味,呛得人喘不上气来,苍蝇蚊子追着人咬,日子实在不好过!”西官房村村民陈玉冬感慨地说。

  西官房村属于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紧挨海河故道。西官房村曾经也是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后来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土壤盐碱化严重,环境恶化,加之基础设施落后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居环境与周边城区差距不断拉大,患上了“乡村病”:村里土路扬尘、污水横流、垃圾围村,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居民有窗不敢开,周边百姓开玩笑称这里是“龙须沟”;不仅环境差,村民生活也非常不便,用水靠挖井、用热靠煤球,生活方式原始落后。西官房村一度成为天津市有名的“困难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给钱给物,还要建个好支部”。2017年天津市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三年行动,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被定为新一轮结对帮扶对象。帮扶政策要落地,最终要靠基层干部来落实。“我虽然已经60多岁了,但是作为村里的支部书记,必须带头自我革命,为彻底改变西官房村落后面貌而奋斗。”西官房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张玉铁斩钉截铁地说。西官房村的党员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全村实现网格化管理,分为4个片区网格、8个子网格,以“一张网”兜住村内八大类120项大小事宜,村“两委”委员包片担任片区网格长,其他村干部担任下级网格员。

  上两图为西官房村改造前“脏乱臭差”的实景;下图为2020年5月25日拍摄的西官房村美丽、整洁的村容村貌。

  西官房村要振兴,需要找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村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津南区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说:“看着村民炎炎夏日开不了门窗透气通风,看着那些年纪大的村民天天来村委会打净化水,我们这些党员干部怎么可能坐视不管、无动于衷?必须向‘脏乱差臭’宣战,治理好垃圾、污水、公厕、燃煤四大顽疾,让群众喝上自来水,用上清洁能源。”

  “这3年多,西官房村的变化可以称得上是翻天覆地,过去我家门口道路坑洼不平,路人经过摔个跟头常有的事。现在都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道边就有公共厕所,这日子过得不比城里差呢!”村民孙国明老人笑着说。近年来,西官房村对48条里巷、150处垃圾点位进行了集中清理;实施全域污水管网改造,铺设污水管网41310米、建设3座污水处理站;对原有厕所进行提升改造,新建17座公厕;实施“见缝插绿”、“立面改造”等工程,让过去“灰头土脸”、“臭气熏天”,被人讥笑为“龙须沟”的西官房村一天天美了起来。

左图为过去西官房村村民取暖使用的煤炉;右图为西官房村村民正在使用清洁的天然气烧水。

  “刚开始群众对我们服务农民、富裕农民的做法并不都是支持的。对于自来水入户,许多农民就不理解,他们说祖祖辈辈用水从来没有花过钱,我们这些帮扶干部、基层党员就得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做通为止。”驻村帮扶干部刘卫民如是说。为实现自来水入户,驻村帮扶工作组多次在镇、区有关会议上进行论证,最终将10240米自来水管道全部纳入城市自来水管网建设,村民终于彻底告别了使用地下水。2017年西官房村启动“煤改气”工程,部分群众对天然气的费用和使用安全有顾虑。“只要做通一户群众的工作并以其为示范,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会理解我们的政策和做法。”刘卫民说。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组多次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群众观望情绪渐渐消除,最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做饭和取暖。

  图为志愿者谢贵元门前举办“板凳课堂”,宣讲党的各种政策主张,辛辣点评村里不文明现象。 津南区双桥河镇党建办供图

  西官房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如何保持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2019年4月,中共天津市委部署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强调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纳入到乡村基层组织治理当中。2019年6月,西官房村建筑面积69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一应俱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西官房村以志愿者“广撒网”式服务、乡贤“主人翁”式引领,让新时代文明思想扎根发芽,实现从村居到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全覆盖。

  图为西官房村村民悠闲地在家门口享受天伦之乐。 津南区双桥河镇党建办供图

  “吃完饭,来‘板凳课堂’听听课,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让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整个人都精神了。”村民孙茂娥说。“板凳课堂”由年近八旬的老党员谢贵元主讲。每当夕阳西下,他在家门口准时开课,从对村里的不文明行为辛辣点评,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反映两种制度优劣等,内容丰富精彩。谢贵元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应该宣传党的主张,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给村民,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讲的东西,只要能让大家记住党的政策的一句话,这课就不白讲”。一年来,板凳课堂组织的讲座有百余户村民群众参与其中。另外,村“共享书屋”累计更新报纸500余份,提供各类图书杂志100余册,累计服务村民600余人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25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8次,这些活动推动了党的政策主张和新时代文明思想在西官房村扎根发芽。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津南区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对西官房村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我们正在推广小站稻种植,探索实施稻蟹立体生态混养,引入对虾养殖,相信通过我们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西官房村一定能再次蝶变,从小康村变成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