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天津)
稳步复苏 稳定向好 全力转型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克服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社会运行逐步恢复。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 经济运行逐步恢复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 2020年1-4季度,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2.98亿元,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1.86.81.3个百分点,逐季向好趋势明显。

  三产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分产业看,一产增加值完成25.00亿元,同比下降7.7%,下拉地区生产总值0.4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完成192.68亿元,同比下降3.5%,下拉地区生产总值1.7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完成215.30亿元,同比增长1.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个百分点。在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经济形势向好的带动下,三产增加值由降转增,为我区经济总量平稳恢复贡献主要力量。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1-4季度,我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8:44.5:49.7,其中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9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5.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挥重要作用。1-4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275.7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7%,位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9%)27.8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加快恢复

  1-4季度,我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62.88亿元,同比增长0.9%,实现由负转正,拉动全区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增幅较前三季度扩大1.4个百分点。

  工业高质量发展趋势良好。1-4季度,我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6.9%,居全市首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8%)1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分别拉动我区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37.1、4.53.0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1-4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721.74亿元,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占比53.6%,比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比正在缩小。

  三)服务业经济稳步复苏

  流通市场延续回升势头。1-4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5.1%,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6.59.42.8个百分点。我区实现商品销售额2252.07亿元,总量在全市仅次于滨海新区,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753.73亿元,同比下降5.0%,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了31.39.12.5个百分点,占销售额比重超过四分之三的四大生产资料销售形势好转,其中:金属材料类实现销售额1186.19亿元,同比下降2.9%,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了40.411.01.8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良好。1-4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1%,在10月份实现由降转增后,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个百分点

  1-11月,全区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营业收入19.51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较1-8月扩大8.1个百分点。

  住宿餐饮业逐季恢复。1-4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20.3%,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了31.716.15.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完成营业额5.48亿元,同比下降20.7%。其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14亿元,同比下降44.4%,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了19.314.5、6.6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持续收窄。1-4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5.0%。全年我区商品房销售面积9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了41.5、16.0、9.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6万平方米,下降20.9%,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了41.5、16.2、15.4个百分点。

  金融业对经济支持力度加大。1-4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1.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个百分点。

  截至12月底,我区银行存款余额862.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2%;其中居民储蓄余额589.06亿元,增长18.6%。各项贷款余额483.67亿元,增长13.1%;其中企业贷款余额295.17亿元,增长11.4%。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有力的支持了我区经济发展。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除年初受疫情影响增速出现波动外,6月份开始基本保持较快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加速。2020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1.4%,拉动全区投资额增长9.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在城市自来水村村通项目、生活污水及旱厕改造项目的拉动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2倍,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贡献主要力量,拉动点达到44.4%;在津石高速公路天津西段工程建设项目的带动下,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33.1%,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个百分点。

  新动能投入不断加大。2020年,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3.1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投资都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430.99%、489.41%、302.42%、81.84%。

  (五)消费品市场继续回暖

  1-4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6.43亿元,同比下降8.1%,其中限上批零住餐业实现社零额22.85亿元,同比下降3.9%,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了32.9、10.2、6.0个百分点。

  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速加快。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4.35亿元,占全部限上社零额的19.0%,同比增长46.4%。限额以上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1.00亿元,同比增长77.3%。

  互联网销售拉动作用明显。1-4季度,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3.4亿元,占全部限上零售额的14.7%,在金仓互联网科技等公司销售业绩较快提高的拉动下,互联网销售额同比增长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六)招商引资超额完成任务

  2020年市外内资实际到位资金84.78亿元,占全年82.3亿元任务的102.65%;实际到位外资3375万美元,占全年3120万美元任务的108.2%。

  (七)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4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36元,同比增长3.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4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4元,增长3.4%。

  居民就业保障更加有力。积极落实就业政策,打出稳岗“组合拳”,重点将落实援企稳岗措施、创业带动就业等促进就业政策,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保障。1-4季度,提供就业岗位18931个,完成年计划的222.7%,同比增长32.4%。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行业恢复缓慢

  建筑业市场持续低迷。1-4季度,建筑业增加值下降26.1%,下拉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1个百分点,成为最大下拉力。建筑业产值43.62亿元,比上年下降23.8%,总量排名全市倒第三、增速排名全市倒第二,低于全市平均增速30.9个百分点。

  商贸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1-4季度,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2.2%;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4%,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2%;疫情给传统实体商贸企业带来的影响短期内消除困难。

  其他服务业企业竞争力弱。一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其他服务业企业数量也不断增长,但大多规模小,集中度不高,产业链条较短,缺乏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品牌。2020年,静海区达到规模的其他服务业企业仅有26家,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21家。二是企业运行质量盈利能力弱,贡献不明显。1-11月份其他服务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8.8%,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生存和发展较为艰难。

  (二)新动能引育产业支撑力需进一步加强

  1-4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3%,远低于全市的26.1%;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与全市相差13.7个百分点,占比较低,还没有起到支撑我区工业经济的作用。

  1-4季度,我区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39亿元,排名全市倒第四,仅占全市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的千分之一,占除滨海新区外其余15个区的0.7%;占我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与全市18.5%的占比相差甚远,新兴服务业支撑力度明显不足。

  (三)实体经济投资不足

  2020年,实体经济投资占全区投资额的比重为17.6%,不足五分之一。其中农业投资同比下降29.3%;工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5%,其中制造业投资仅占全区投资额的9.4%,低于上年2.2个百分点。2020年新开工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仅占全区制造业投资的30.5%,严重制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三、对策建议

  (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努力提振市场信心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健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秉持“问题导向”、“发现痛点”原则,充分了解和听取企业家实际需求,让涉企政策更接“地气”,精简政策兑现环节,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充分发挥政策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增强企业的获得感。二是开展“护苗行动”,加大对重点企业帮扶力度,切实为企业运营排忧解困。稳定外贸企业在手订单,引导医疗物资企业规范有序扩大出口,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帮助企业多措并举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稳住经济基本盘。三是拓宽民企融资渠道。加强“银商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推进信贷资源向科技型、创新性、成长型企业倾斜。

  (二)加快新动能引育步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继续加快新经济发展,围绕新动能引育行动计划确定的重要产业串链、补链、强链,高质量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中国神农谷、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产业园、天津现代建筑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抢抓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契机新机遇,加大数据要素投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万维海吉星供应链项目和凯越快递分拣中心项目建设。积极落实“快递进村”工程,推动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协同发展。

  (三)稳定并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加大生产性项目投资力度,以投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引进高水平产业项目,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我区制造业优势和投资潜力,聚集优势资源,以更快的速度推动新动能释放出来。集聚先进制造业项目,提高制造业投资效益,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