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天津)
二次进藏,他说:我只想把这份工作做得圆满

       对许多教师来说,离开天津到条件相对艰苦的西部支教一年半已十分不易,然而,西青区大寺中学物理教师陈向舟却比别人坚持得更久。去年8月,在已经完成一期支教任务的情况下,他再次前往西藏昌都市贡觉县中学支教,成为本市援藏“万名计划”中唯一的延期支教老师,他用付出和大爱展示了天津教育扶贫人的精神和决心。

       2018年3月,陈向舟踏上了西藏贡觉的土地,开始了支教生涯。让他没想到的是,支教第一重考验来得如此直接。

       3月的贡觉县处在一年中氧气含量最少的季节,陈向舟是所有人里高原反应最严重的一个:十个手指甲全部呈灰紫色,嘴唇也发紫发黑。缺氧带来的不仅是这些,还有无法入睡的困扰。陈向舟说:“来这儿第一周几乎整夜整夜睡不着,就感觉后脖梗子上的血管一直在跳。到后期即便能睡着了也是似睡非睡的状态,就感觉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虽然过了一段时间,他基本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不过失眠还是经常会发生。

       初到贡觉时,走路也不能快,因为快了气就不够用,爬楼梯也要缓缓地爬一层就歇一歇,待喘匀了再继续爬。

身体的不适丝毫不影响陈向舟投入学校工作的热情,不过他很快发现支教工作的挑战也不小。

      原来,陈向舟在天津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接触的学生底子基本都不错,教学上更多是立足基础注重启发,带领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可是,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当地的学情。因为,当地学生由于小学的基础打得不牢,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兴趣普遍不足。刚开始上课,陈向舟在讲题时,学生突然会指着一个字问:“老师,这个字我不认识。”在给学生讲解计算方法时,他还发现有些最基础的数学计算方法学生也没有掌握。因此,课堂上陈向舟需要讲解非常基础的内容,甚至要反复讲述,才能让学生们听懂。

      面对这一现实,陈向舟毫不气馁,他知道自己支教的责任就是利用所长把孩子们教得更好。为此,他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贡觉县中学的  学情相结合,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提出了“不追高效,先求有效”,降低要求,狠抓基础,反复训练。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特点,他提出“加强管理,时时反馈,培养领头羊,逐步树立良好学风、班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向舟和两个徒弟所带的物理学科在最后的中考中,无论是全市排名还是平均成绩均有所提高。同时,陈向舟还指导并参与了学校物理实验室的建设,使学校物理实验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

些成绩时,为期一年半的支教生涯也接近尾声。

      临走那天,班上十几名学生得知陈老师要离开了,便到宿舍找他,结果陈老师不在。大家又寻了半天,终于在校门口附近碰到了他。十几名学生人手一条白色哈达,挨个给陈向舟戴上,表达了他们对陈老师一年多精心教育的感激之情。

      看着这些孩子,想到自己刚刚掌握了适合当地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还没来得及教更多的学生和把经验传递给当地的老师,陈向舟内心涌起了万分不舍和遗憾。也是在那一刻,他萌生了再支教一年半的想法,希望把支教工作做得更圆满。贡觉县中学的校长知道后喜出望外,便主动向天津市表达了希望陈向舟继续留校支教的请求。

      面对陈向舟的主动请缨和贡觉县中学的请求,西青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也很纠结,西藏的学校需要陈向舟,而这样的骨干教师,西青区教育局和大寺中学又何尝不需要呢?经过各部门一番沟通后,陈向舟再支教一年半的请求得到了批准。就这样,陈向舟成为本市援藏“万名计划”中唯一延期教师,并作为天津“万名援藏”教师的总领队重返西藏,支教至今已有两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