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天津)
携手浇开幸福花 同心共筑小康梦——天津河北区东西协作工作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6年7月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以来,河北区对口帮扶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玛曲县进入新阶段,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助推受援地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一份山与海的浓浓情谊,架起了同心向前的桥梁,奏响了携手前行的“协作曲”。 再高的山,也挡不住跨越千里倾情帮扶的浓浓真情;再远的路,也割不断两地亲如一家的深深牵挂。一笔笔扶贫资金、一个个帮扶项目,一项项帮扶成果、一个个感人故事,温暖着两县各族群众的心。 快跟随小编一起走进这美丽的诗篇吧~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习近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自2017年天津市部署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以来,河北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全身心、真感情的投入,以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从组织领导、资金支持、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方面,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对甘肃省清水县、玛曲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扶。通过不懈努力,玛曲县、清水县先后于2018、2019年底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两县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所有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 强责任保落实,把牢扶贫“定盘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是坚持挂图作战,明确目标任务。结合《天津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区级工作方案;与清水县和玛曲县分别制定2017至2020年帮扶规划实施方案、签署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做好帮扶工作部署安排;会同两县逐年制定东西部扶贫协作市区两级资金项目计划和年度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各项具体任务,确保任务明确、项目精准、措施有力,为全年扶贫协作工作定下总体基调。 二是坚持高位推动,加大对接力度。成立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区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区领导亲自主持召开扶贫协作专题会议,就全年及阶段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每年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结对县开展调研对接,查看帮扶项目,推动任务落实。“十三五”期间,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结对县考察交流9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等各类扶贫会议50余次。 三是坚持压力传导,完善组织体系。根据工作需要,相继将区纪委监委、区审计局等部门纳入区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最初的28个扩充到57个,严密组织结构,规范流程监管。同时成立11个区级专项工作组,搭建起区级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三级联络网,形成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专项工作组专责推动、成员单位协同配合的组织体系。 四是坚持响鼓重槌,健全工作机制。持续加大领导小组与专项工作组牵头单位、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区级部门与市级部门及受援县对口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加强对标对表,在“牵头单位月调度、扶贫数据周统计、工作信息日通报”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调度频次,建立“周小结、周汇报、周调度”机制。 重精准固保障,放大资金“强杠杆” 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必须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 一是升级加力,资金投入持续增长。河北区积极克服经济下行、财政吃紧的巨大压力,始终将扶贫协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挺在前面,确保两县脱贫摘帽后及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不断、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在财政援助资金方面,超计划做好资金安排,“十三五”期间,结合市财政资金,共计为两县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95亿元;在社会帮扶资金方面,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累计为两县捐赠款物折合价值2570万元。 二是长短结合,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围绕“结对县所需、河北区所能”深入谋划、加强互动,与两县逐年协商制定扶贫协作资金项目计划,确保资金使用精准到位。“十三五”期间,累计组织实施“两不愁三保障”、村镇建设、劳务协作等各类帮扶项目114个,惠及贫困人口30329人。出台《河北区对口帮扶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资金拨付管理程序,确保程序严谨、流程规范、监管有力。 三是因需施策,扩大资金使用效应。结合结对县实际需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2019年至2020年,河北区共为清水县募集社会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主要用于提升改善贫困村民的住房条件;通过“万企帮万村”项目,为清水县65个贫困村募集资金300余万元,用于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困难。2020年为玛曲县募集资金160万元,用于购置2辆除雪车;募集资金100余万元,用于帮扶结对贫困村镇在医疗、教育、基本生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困难的贫困户、边缘户。 促交流提技能,激活人才“催化剂”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河北区委、区政府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是涵养人才引育的“源头活水”。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选拔标准,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精、本领强的优秀干部人才到受援地执行帮扶任务。通过看望慰问、交流座谈等活动传达组织关怀,强化干部人才派出前教育和派出后管理。“十三五”期间,在为清水县、玛曲县各派1名县处级领导挂职常委副县长之外,为两县各加派2名干部开展为期3年的挂职帮扶;结合受援县实际需求,累计选派教育、卫生、人力社保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56人赴结对县开展支援,通过宣讲带教等方式培训党政干部专技人才6470人次,有力带动当地人才梯队建设。 二是做实医疗帮扶的“精准文章”。区卫健委多次派出专家团队赴两县开展“组团式”帮扶,“十三五”期间,累计诊疗患者6000余人次,进行专题培训授课50余场,培训带教医务人员2000余人次。通过“互联网+智慧医疗”信息技术,为清水县人民医院、玛曲县人民医院建立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在受援地区患者远程享受河北区域内二三级医疗机构医疗专家服务的同时,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集全区卫健系统精锐力量帮助清水县人民医院完成整体迁建并顺利开诊,提升受援县医疗发展水平。 三是做细教育帮扶的“绣花功夫”。选派骨干教师把河北区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和优良作风带到受援地区,在藏族小学深入推进汉语教学,促进民族团结交融。积极搭建网络“扶智”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河北区与清水县、玛曲县三地教师、教研员同步跨省联合教研。在区实验小学举办爱心义卖活动,所筹善款用于为贫困地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借助河北区职业教育的特有优势设立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水分院,推动清水县职业教育整体上水平。 筑根基谋长效,打通脱贫“主动脉” 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河北区从产业、技术、项目、市场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受援地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扩大有效投资,扶持特色产业。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援助两县兴建“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玛曲县有机肥农业科技等具有长期示范作用和稳定带贫效果的特色帮扶项目。通过为清水县编制县域旅游规划,邀请两县参加“津洽会”“美丽河北”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量身定制扶贫旅游线路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推介当地文旅资源,扩大两县知名度和影响力。“十三五”期间,累计引导14家企业到结对县投资,实际投资额6639万元,实现带贫7444人。 二是强化技术支持,助推产业升级。组织清水县政府与天津市农科院签署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通过在食用菌产业等领域的关键和重大技术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清水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快清水县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产业提质增效,群众稳定增收。组织天津市沃福生态科技公司对清水县注册投资,借助公司先进理念和技术优势,与清水县在农特产品深加工、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解决清水县产业层次低、产品深加工技术薄弱等制约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问题。 三是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四手联弹”。河北区与长春市绿园区在不断深化对口合作工作的同时,探索扶贫协作与对口合作深度结合的创新模式。邀请长春市绿园区通过“津洽会”开展两区对口帮扶的吉林通榆、农安和甘肃清水、玛曲四地产品展卖及宣传推介活动,同时探索建立消费扶贫长效合作机制,与长春市绿园区签署“‘两区四地’扶贫框架协议”,依托各自机关企事业单位、加油站、大型商超、宾馆等渠道联合推广四县农特产品,助力结对帮扶县特色优质产品扩大消费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抓输转助增收,夯实就业“稳定器” 就业是推进脱贫攻坚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河北区持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 一是“平台+政策”引导就业。以河北区驻清水县劳务联络工作站作为就业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专门设立用于交流洽谈的人力资源市场,市场内配置远程视频招聘平台、招工信息电子发布,同时在清水县举办专场招聘会,借助线上线下招聘渠道,定期推送工作岗位,为清水县劳动力提供信息收集、组织输送、后期追踪的一条龙服务。积极走访驻区企业宣讲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政策和疫情期间就业政策,落实包车补贴、线上培训、稳岗补贴等政策,有计划、有目标开展劳务输转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帮助贫困人口实现来津就业172人,省内就近就业398人,到其他地区就业2609人。 二是“扶志+扶智”促进就业。组建对口帮扶清水县技能培训工作小组,坚持“源头治穷”理念,组织专门培训人员到各村镇,以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形成各领域专业人才和技术能手为主体、专业培训机构参与、多部门联动的对口帮扶技能培训体系,建立起培训工作有目标、人员可追溯、过程全监控、质量有保证的“四位一体”的培训管理模式。“十三五”期间,共为两县培训贫困劳动力2215人次;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473人次,其中400人实现创业。 三是“爱心+真情”稳定就业。注重调动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东西协作就业扶贫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走访清水县在津务工人员,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并送去慰问品和慰问信,确保务工人员能留得住、干得好,号召他们动员更多亲朋好友来津务工,通过自身努力早日增收致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27名清水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赴津务工人员通过“点到点、门对门”的直达运输服务,乘坐专车来到河北区复产复工。 手牵手聚合力,深化津陇“一家亲” 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河北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唱响了脱贫攻坚、津陇情深的大合唱。 一是践行多层全覆盖,扩大结对帮扶范围。积极组织街道、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与结对县结成各类帮扶对子,开展手牵手、一对一的结对帮扶行动。各类帮扶对子通过捐赠款物、消费扶贫、合作共建等多种举措,鱼渔兼授,志智双扶,注重将帮扶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向“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短板倾斜,持续深化结对帮扶效果。“十三五”期间,共组织全区10个街道、28个社区、86家企业、37所学校、3家医院、8个社会组织、162名党政干部参与结对,实现“万企帮万村”80个深度贫困村结对、两县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结对、全区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认亲三项工程全覆盖。 二是强化民生保障,职业教育共建共享。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学院技术资源优势,于2018年与天水农业学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合作框架协议,在师资培训、干部交流、专业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帮扶甘肃天水办好农校。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水分院揭牌后,学院组织教师赴当地开展培训讲座,为天水农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帮助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针对农校软硬件办学短板,在校园信息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面给予技术支持。 三是促进交往交融,群团组织传递温暖。团区委邀请清水县留守儿童和团干部走出大山,到天津参加暑期游学实践活动,打造“七彩假期”扶贫扶智新品牌;通过“公益天津”设立河北区扶贫助困众筹平台,精心拍摄制作扶贫助困专题片《青春筑梦·情暖甘陇》,利用新媒体渠道广泛发出倡议,用现实的影像和真实的数据感染带动团员青年、青年企业家、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到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十三五”期间通过平台累计募集善款33万元,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向市青基会积极争取助学金20万元,用于资助两县388名优秀贫困学生。 攻难点补短板,下好小康“一盘棋” 河北区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保打赢、提质量的原则,多措并举对清水县山门镇腰套村进行挂牌督战,助力腰套村如期退出贫困序列,实现腰套村全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群众脱贫致富信心进一步增强。 一是以项目促增收。通过开展挂牌督战倾斜支持项目,着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其中扶持7户未脱贫户发展苗木代育代销增收项目,栽种樱花、丁香等绿化苗木2亩1万株,人均增收1000元;充分发挥“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项目带贫效益,通过村内公益事业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带动建档立卡户户均年收入1000元;大力扶持食用菌示范园项目建设,带动23家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 二是以保障化风险。河北区积极引导社会帮扶力量由助力脱贫向防止返贫延伸,由区慈善协会筹集帮扶资金,为腰套村未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全体村民提供保险保障,同时将帮扶范围扩大到史沟村、梅江村等5个清水县的省级挂牌督战村,最终为清水县的6个挂牌督战村365人量身订制了含意外残疾、重大自然意外事故、意外医疗等多种险种在内的扶贫保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保额共计1875万元。 三是以结对增信心。河北区安排建昌道街1个社区、4家企业、5个社会组织与腰套村结对,发动4名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结对援助方共向腰套村捐赠款物、购销产品168万元,直接推动了腰套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生产用房维修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产业的信心,整个村庄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到村民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新起点。河北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四个不摘”,进一步提升巩固脱贫实效,继续不遗余力为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助力两县向乡村振兴大步迈进!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上,在追逐伟大梦想的道路上,心手相牵,一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