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天津)
红桥区帮扶甘肃省合水县:精准扶贫 重在急人所急

  天津北方网讯:“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二字,通俗地说,就是要急人所急。之前我们搞消费扶贫,助销农特产品,其实人家的销路还可以。真正愁卖的,实际是这些树!”红桥区选派赴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工作的挂职干部,合水县委常委、副县长邵泉,指着漫山遍野的树木,开门见山地向记者说道。

 “种树卖树苗,8年前是致富的好项目,现在成了脱贫的迟累。”说这话的是老城镇东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3岁的范长兴,他望着自家20亩耕地,眉头紧锁,蹲在地垄边,不住地抽闷烟,“孩子上大学盼着学费、生活费,可这地里不长钱,零工又没处打,这下犯难了……”

  老范确实迎来过脱贫的好机会,曙光就在他家这20亩耕地上。“8年前,正值树木价格大涨,乡亲们都种,我一看确实是能赚钱,那就也种呗!油松、樟子松、刺槐,啥金贵种啥,按当年的行情,每棵树拿到市场上,都至少能卖一百块。”范长兴越说越激动,“可现在,一棵树一块钱我也卖,至少能把这地空出来。可即便是‘赔本赚吆喝’,依旧没人买,自家耕地被树木占满了,地上啥也种不了。”

  “我们调研中发现,像老范这样的情况,在东关村并不少见,全村可耕种土地4000多亩,有超过1000亩种满了各种树木。这个数据在老城镇,有3000多亩,放到合水县全境,有10500亩,几乎全都是盼着脱贫的贫困户栽植的。”邵泉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他说,“就拿老范来说,他家这20亩地,即便当年只种玉米,每亩每年都能有近1000元的收入,1年收入2万元,8年收入就有近16万元,刨除了成本……”

  “那至少也能留下一大半,那我家就脱贫了啊!”范长兴抢着说道。

  “前些年市场好,政策也支持,结果大家一窝蜂地种,供给饱和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合水县家龙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唐家龙告诉记者,“种树的乡亲们,十有八九都出现了滞销的情况,被套牢了。”

  “我们是来帮乡亲们‘解套’的!”就在采访进行中,一支由红桥区合作交流办、城管委相关工作人员和爱心企业家组成的考察团,正在甘肃省合水县进行考察,这支团队的考察目的,就是把部分当地种植的树木引到天津,帮贫困种植户找销路。红桥区合作交流办主任回立群表示,在红桥区委、区政府的组织、号召下,这个团队一期准备引入近3000株绿化树木,在天津选址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林,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沟通,根据合水县实际需求,推广消费扶贫模式,通过精准对接,拓宽当地花苗木销路,培训提高农户树木栽植质量,把好事办到贫困户心坎里。(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