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天津)
天津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经验与模式研究

  有限无限相结合 升级加力全覆盖

  ——天津举全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天津社会科学院调研项目组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始于1996年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对消除绝对贫困、缩小地区差距、促进落后地区共享发展成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种成功实践也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集中到一点,就是到二〇二〇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17年党的十九大又强调,到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天津作为肩负东西部协作扶贫重要使命的责任者之一,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组织领导、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资金支持、携手奔小康“六大任务”,坚持“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立足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重点贫困村、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力推进“精准到户、精准对接、精准帮带、精准覆盖、精准施策”五大工程,着重在产业帮扶、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兜底保障上精准施策,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协作机制,以对贫困地区人民的无限感情投入,高质量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用心用情助力受援地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展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天津力量”和“天津担当”。

  一、尽锐迎战,倾情担当,打赢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攻坚战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天津市承担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统称对口帮扶)8个地方82个县(市、区),其中,结对帮扶甘肃、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的50个县。天津在对口帮扶上不断升级加力,产业帮扶上增强受援地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在消费扶贫上助推受援地特色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在劳务协作上提高受援地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水平;在人才支援上深化干部交流和专业人才培养;在支撑保障上健全完善大扶贫协作体系。 “十三五”以来,天津累计落实财政援助资金7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68个,帮扶资金在财政收入中占比最高。天津市对口帮扶工作在政策支持上倾斜,明确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重点任务落实挂牌督战地区奖补政策;在资金援助上加力,已累计拨付挂牌督战县、村财政援助资金5.4亿元,支持贫困县和村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教育、就业增收等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在参与力量上广泛发动,动员市慈善协会、云账户等172家社会组织和企业累计捐赠资金达3478.61万余元,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挂牌督战县农副产品1096.7万元,居东部援助省市第一。截至2020年5月份,天津结对帮扶的50个贫困县中47个实现脱贫摘帽,占比94%;3904个贫困村中3787个退出,占比9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335.65万人减少到7.95万人,减贫幅度达到97.6%。

  随着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帮扶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合作不断深入,扶贫扶智不断深化,天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018、2019连续两年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获得“好”的档次。

  (一)产业引领,全力探索对口帮扶有效路径

  1.大力推动受援地产业发展

  产业扶贫是对口援助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帮助受援地建设“带不走”“留得住”的项目,可以解决受援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问题。一是依托受援地优质资源就地发展产业。制定产业帮扶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引导企业到受援地区投资产业项目。2019年以来,天津市通过组织“津企陇上行”“民营企业南疆行”“津企承德行”等一系列活动,累计引导273家企业赴受援地洽谈考察1000余家/次,达成合作意向300余项,新增投资额18.86亿元,带动近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安排产业扶贫资金12.24亿元,推广复制“致富蜜”“领头羊”“摇钱树”等特色产业帮扶模式,深入开展精准的“绣花式”扶贫,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生态管护等方式,实现与贫困户脱贫有机衔接,受益贫困人口达41万余人。二是不断扩大产业帮扶成效。大力推广天津食品集团“五统一”肉羊全产业链帮扶经验,积极构建“龙头企业+乡镇级分场(合作社)+养殖大户+基础农户”“商贸公司+产业+扶贫车间”等产业扶贫协作模式,2019年安排财政资金同比增长25.6%,帮扶项目同比增长28.49%。其中,帮扶甘肃、河北承德资金16.94亿元,占天津市2019年一般公共收入预算0.85%,居东部援助省市首位。募集款物4.12亿元,同比增长3倍。2011年,滨海聚成投资有限公司在黄南州创办青海聚能瀞度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这一项目总投资22.08亿元,厂区总占地面积312亩。瀞度水厂成立以来,扶贫人员先后通过支援青藏建设、提供就业、捐资助学等方式,定向精准扶持当地农牧民脱贫。

  2.倾心助力受援地拓展市场销路

  消费扶贫可以有效调动西部资源,为西部产品寻找好的出路,助力西部农民增收致富。一是以消费扶贫行动为抓手,把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作为重点,以天津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有效供给和促进受援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为目的,构建消费扶贫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天津特色之路。二是打造消费扶贫市场主体模式,通过“互联网+”消费扶贫、“展会+”消费扶贫、消费扶贫进校园、滞销产品应急认购途径,把受援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和天津消费市场对接起来,搭建受援地农产品天津销售平台,至2019年共实现销售数额15.87亿元。三是设立消费扶贫爱心专属渠道。在16个区设立了消费扶贫爱心专店,在部分农贸市场、菜市场设立消费扶贫专区和专柜,在津甘扶贫协作馆、邮乐网(天津馆)等平台积极销售扶贫产品,拓展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空间。四是举行消费扶贫“云签约”活动。活动吸引218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参加,以“屏对屏”的方式在线签署协议204个,签约合作及采购金额15.25亿元,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和合作地区解决农、畜、牧产品“卖难”和滞销问题,尤其是疫情期间确保消费扶贫“不断线”,有效推动了消费扶贫全面提速。2020年,天津通过云上签约、线上销售、直播带货、智能柜等方式,全面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已完成消费扶贫12.63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近19倍,基本完成全年消费扶贫额。

  3.有效促进受援地群众就业增收

  解决受援地群众的就业问题是从根本上将输血变造血的手段之一。一是系统推出就业扶贫配套政策措施。突出帮扶重点,积极推进就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支撑,加快推动受援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脱贫,使就业促脱贫成为本市精准扶贫的一大亮点。制定了劳务协作实施方案,细化了推进工作落实的任务责任清单,明确了就近就地就业助力扶贫、输转就业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2个方面6条措施。发布《关于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认定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认定指导标准,为推动就业扶贫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多措并举推动对口帮扶地区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贫困人口致富奔小康。截至2020年7月底,全市支持扶贫车间213个,实现就近就地就业12836人,目标完成率达到111.6%;全市为劳务协作地区开展技能帮扶培训近1.7万人次。天津市创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和职介组织共同参与就业扶贫工作:支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给予每个基地10万元、每个扶贫车间5万元的资金奖补;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按照每人600元标准给予补助;给予企业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二)精准帮扶,出实招干实事亮点频出

  1.着力打出精准帮扶组合拳

  扶贫攻坚走到最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在“精”上做文章。一是深入推进人才支援。2020年,天津共有236名党政干部全部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累计选派专业技术人才2137名。通过积极与受援地人社部门对接,根据贫困群众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培训载体,充分调动发挥受援地贫困农民主观能动性,使广大群众成为“有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深入推进结对帮扶。天津市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全市“结对认亲”工作方案,按照实现重点帮扶区域“结对认亲”全覆盖目标,根据甘肃省、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等重点帮扶地区贫困村、贫困户分布情况,明确了任务指标并提出了工作要求。目前,全市158个乡镇、135个村(社区)、842家企业与受援地180个贫困乡镇、1191个贫困村结为帮扶对子的同时,发动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与贫困户“结对认亲”达727户。三是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帮扶。积极搭建爱心力量和受援地区贫困人口精准对接平台,截至2020年7月底,天津共有2273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累计与甘肃、承德、新疆、青海、西藏2939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投入帮扶资金近两亿元。四是深入推进公益帮扶,持续开展光彩事业“光明行”等特色品牌活动。截至2020年7月底,全市基金会已承担甘肃庆阳、新疆和田、西藏昌都、河北承德等地区所辖贫困县扶贫帮困项目共计89个,认领公益帮扶资金已达2100万元。

  2.滴灌新模式提高受援地教育水平

  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滴灌”,探索“全链条”式的帮扶新模式,扎实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东三县、西藏昌都一区三县、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地区、河北承德围场县等地教育帮扶事业,激发受援地脱贫内驱力,助推受援地教育水平提高。一是做好基地建设和教师选派工作。面向受援地开设“内高班”“内职班”,在校生达到4921人。在受援地倾力打造“名校名师”工程,全面推进教师培训基地、教学研究中心和教学理念传播中心建设。精心选派831名教师、中小学校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骨干和600名大学生面向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全链条”式支教帮扶。二是开展多频次教育对接帮扶。广泛开展“千校手拉手”活动,组织全市1103所学校与受援地区2003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通过开展校长互动、教师互派、网络教学同步等方式,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三是把建校筹划、师资培训、就业指导贯穿到职业教育帮扶的全过程。2019年共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566期,培训2万余人,组织致富带头人培训7032人次,助力3998人实现成功创业,带贫7万余人。四是发挥天津职业教育优势,坚持“精准化”职教帮扶,组织天津市职业学校与甘肃23个贫困县建立“3+1”脱贫帮扶机制,积极与用工企业对接,有效提升了贫困学生就业成功率。天津投入7500万元,用于承德市学校幼儿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改善等项目,两地50所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交流活动,22个学校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助推承德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组团式帮扶提升受援地医疗水平

  “输血”与“造血”并举,推进医疗“组团式帮扶”,助力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一是持续加大医疗人才支援力度。2019年全市共选派半年以上派驻医务人员472人次,柔性医务人员595人次,中高级职称占比达90%以上。二是持续深化“组团式”帮扶的天津模式。组织市、区21所医院“组团式”帮扶新疆和田、青海黄南州、甘肃甘南州人民医院;组织全市29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甘肃、西藏昌都17家贫困县医院,共诊疗门急诊患者15万余人次、住院患者4万余人次、开展住院手术4000余例,培训医务人员1.6万余人次。三是深入推进医院结对全覆盖工程。组织全市116家医院与受援地区130家医院建立结对关系,其中新疆和田、甘肃、河北承德42个贫困县至少一家县级医院与天津市三级医院建立结对关系。通过多层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受援医院年门诊量平均增幅8.17%,年住院量平均增幅10.4%,年手术量平均增幅5.5%。四是助力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天津市创新启动了受援地区健康服务“村村好”工程,开展对甘肃省、新疆和田以及河北承德42个贫困县村级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援建村级卫生室51所,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交流400余人次,选派385名专业骨干赴受援地区协助开展乡(镇)、村医疗服务人才培训,培训受援地区基层医务人员15107人次,发放培训教材11000余册,线上线下培训受援地区9134个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2.8万余人次,为受援地留下了“不走的医生”,提升了受援地村级卫生服务能力。

  4.努力实现扶贫防疫双战双赢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恰遇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天津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高效调度、科学应对,持续高位推动战“疫”又战贫,努力实现“双战双赢”,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天津力量。一是在抗击疫情上携手并肩。天津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紧急协调防疫物资、主动参战疫情防控。各区提前拨付携手奔小康资金3亿多元,累计为对口地区募集款物4000余万元,捐赠各类防护物资50多万件,各类消毒药品上百吨,流动诊疗车、负压救护车10多辆,有力支持了受援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甘肃、承德、长春等地也先后调拨防护物资万余件,蔬菜、水果、蜂蜜等农特产品上百吨支援天津市,真正体现了互助合作精神。二是在消费扶贫上帮到底。通过云上签约、线上销售、直播带货、智能柜等方式,全面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到2020年7月底基本完成全年消费扶贫额。三是在劳务协作上优先安排。依托“天津就业扶贫网”和劳务协作服务工作站,组织举办2020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扶贫协作网络招聘活动,多渠道推送“岗位供给清单”,截至2020年7月底,组织召开就业扶贫专场招聘活动83场,提供6万余个岗位。鼓励支持扶贫车间、合作社复工复产,会同受援县联合开发公益岗位,累计投入各类就业补贴超过1.5亿元,新增输转贫困劳动力在津就业2039人、返岗复工1392人;转移到其他地区新增就业36249人、返岗复工21284人;新增就近就地就业18536人。四是在支持复工复产上竭尽全力。通过会同对口地区安排生产补贴、发挥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撬动效应、提供农业技术支持等举措,累计向首批11家落户企业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300万元,帮助10多家企业纳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帮助600多个扶贫车间和扶贫产业项目复工复产,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

  (三)真情付出,扶贫工作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1.千里帮扶显真情,真情助力受赞誉

  天津用心、用情、用力助力受援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得到受援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和广泛好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表彰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共140个。其中,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荣获组织创新奖,天津市妇联系统“最美格桑花”高燕梅荣获贡献奖,天津渤海世茂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燕荣获奉献奖。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通过初评候选对象公示名单,天津市海河医院院长沈军、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小青获、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和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初评。

  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19年做出的《关于对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63家单位、王建国等135名同志通报表扬的决定》中,天津受表彰的单位就达38个、受表彰的个人达95人,并充分肯定了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实施的“组团式”援助甘南州人民医院工作,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示范工程。天津援疆工作,始终围绕社会稳定、精准扶贫、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行实施精准扶贫援疆项目,深入实施“百社万家”“百企万户”“百厂万人”“百店万吨”“百村万亩”五个百万工程,组团式医疗援疆、教育援疆成果显著,文化润疆、旅游援疆亮点纷呈,形成了一套体现中央要求、符合受援地实际、富有天津特色的援疆模式,赢得了受援地党委和各族干部群众的信赖和赞誉,也赢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天津日报》《新疆日报》《和田日报》在内的中央和地方媒体相继刊发新闻1000余篇次,对天津援疆工作进行报道宣传。2017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公布民丰县成为南疆四地州唯一率先脱贫摘帽县市,天津援疆前指被授予“2018年度自治区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天津的对口援助工作同样得到受援地党政领导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与褒奖。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指出:天津市在对口帮扶甘肃工作中政治站位高,落实党中央决策坚决,把甘肃脱贫攻坚当成自家事,把甘肃广大群众当成自家人,在资金安排上多投入早到位,选派各方面精兵强将和优秀人才,领导干部结对认亲全覆盖,体现了负全责、负总责、负首责的高度责任感,成绩效果显著突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天津及时调整策略,由线下转为线上为主,4月的“云签约”活动、7月的“津企陇上行签约”活动等效果极好。对此,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高度肯定,作出批示: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半年时间里先后举办天津百家企业“陇上行”、消费扶贫“云签约”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全国带了好头,做了表率。

  2.倾心倾情倾力,明主题见实效

  自天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以来,累计选派了4500多名优秀干部人才,选派数量一直居全国前列,特别是2019年,共选派干部人才2319名,其中党政干部380名、专业技术人才1939名,创历史之最。广大援派干部舍“小我”为“大我”,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用真情暖人心。涌现出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模范公务员席世明。他在援疆工作期间,促成一批企业和项目落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脱贫。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积极投身“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结亲”,先后帮扶资助15户贫困户和5名贫困学生,成为舍小家顾大家的楷模,也用生命定格在援疆岗位上,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高度赞誉。第四批援青干部崔德行,也是天津援青指挥部副总指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入青一年多,他已经“从白面书生变成了黑脸张飞,白脸蛋变成了高原红”,变成了“援青人该有的样子”。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高燕梅,把藏族群众当亲人,千方百计为贫困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始终坚守扶贫一线,被称为“甘南草原上盛开的最美的格桑花”。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的张秀燕,带领爱心社共结帮扶对子,坚持扶贫扶志理念,自2007年以来,帮助8000多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有力促进了援受双方交往交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贺军主任医师在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执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期间,帮扶效果突出,工作成绩优异,获得了庆城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颁发的荣誉证书,并获赠一面“情系甘肃、针德双馨”锦旗。一桩桩、一件件,天津在对口帮扶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成为时代精神的新诠释。

  二、多措并举,真情联动,走出天津对口帮扶特色之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系列论述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天津市聚焦助力受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际需求,充分展现政治担当,多领域发挥组织保障,多措并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倾心倾力倾情筑牢援受两地缘,聚焦人才、科教优势资源和民生需求,精准发力促共赢,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检验,走出了对口帮扶“天津特色”。

  (一)强化政治担当,多措并举构建大格局

  天津不断强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专项工作组专责推动、各部门各区跟进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发挥各自优势参与、助力脱贫攻坚,切实做到重视程度不减、支持力度不减、工作力度不减、帮扶质量不降,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脱贫攻坚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1.坚持党的领导,着力高位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精神为指导,将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不断强化组织保证,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手抓、经常抓,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持续保持攻坚态势、持续坚持高位推动、持续狠抓责任落实、持续强化工作实效,举全市之力切实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后,3月8日,天津市立即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动员部署会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向全市发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动员令、部署令、冲锋令。6月份,李鸿忠书记、张国清市长亲率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甘肃省学习考察,并召开两省市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推动会。其他6位市领导先后8次带领工作组赴甘肃、新疆、青海等地调研,推动挂牌督战、社会动员等具体工作。制定《天津市高质量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助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实施方案》《天津市关于助力受援地区建立防止返贫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天津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等12份文件,为全市上下助力受援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指导遵循。按照“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要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推进产业帮扶、劳务协作、消费扶贫、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住房和饮水安全帮扶等各项工作,用心用情持续用力求长效,助力受援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天津力量。

  2.增强首位意识,突出组织保障

  天津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咬定目标、尽锐出战,努力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天津贡献、体现天津的担当。制定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实施方案、任务责任清单,成立了扶贫宣传、社会动员、产业帮扶、教育扶贫、资金支持、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等11个专项工作组,分别与51个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工作责任,从市级部门到各区,从街道到乡镇,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全力投入。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到2020年初扩展到39家,充实了领导力量,明确了工作职责,压实了工作责任。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中央脱贫攻坚巡视自查问题、国务院扶贫办考核通报问题,以及天津市委扶贫助困专项巡视发现问题、专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多次派出工作组赴受援地区,抓调研、督进度、查短板、补弱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短板弱项补齐到位。全市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坚持刀刃向内、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以整改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3.强化社会动员,汇聚扶贫攻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大胆创新工作思路招法,深挖社会动员巨大潜力,强力动员组织实施,切实做到重视程度不减、支持力度不减、工作力度不减、帮扶质量不降,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脱贫攻坚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发挥社会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作用,市民政局组织荣程普济基金会等市重点公益性组织专程赴甘肃省进行现场对接,落实助学、助医、助老帮扶项目,捐助资金;市慈善协会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动员,募集社会款物;发挥民营企业家扶贫助困主力军作用,动员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活动,涌现出了张秀艳等一大批爱心企业家和广泽集团等一大批爱心企业;发扬宗教界“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市佛教爱国会、市伊斯兰教爱国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爱国会纷纷组织信众参与扶贫献爱心捐款捐物;发挥民主党派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资源优势,组织多批教师到受援地进行义务教育帮扶,组织多批医疗专家免费为甘肃等受援地区困难群众进行白内障、先心病手术,向受援地捐赠DNA细胞分析仪等医疗器械以及当地急需的医疗药品等,有效提升了当地的教学水平、缓解了当地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发挥新社会阶层人士和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特殊优势,组织市律师协会,积极为受援地区提供法律服务保障;广泛发动新媒体人士、网络大V等新社会阶层人士,借助网络媒体,广泛宣传社会动员工作,营造“脱贫攻坚我有责、人人参与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以来,全市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已累计达到1.04亿元,其中捐款8578.3万元、捐物折价1830.84万元。

  4.强化宣传引导,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通过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以“讲好扶贫故事、关爱贫困人口”为主题,组织拍摄《杜姐》等一系列有温度、有感情的公益微视频,通过电视台、网络媒体、新媒体、地铁列车、公交客车循环播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工作,为社会动员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探索运用“互联网+”方式助力精准扶贫,组织举办多场有规模、有影响的社会动员活动,着力在推动社会力量与精准脱贫需求有效对接上下功夫,全力打造便捷畅通、有效可信的扶贫渠道。建立网络扶贫权威平台,发布“一本好书”“一片光明”“一丝温暖”等多个受援地区急需的帮扶项目,市民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实现轻松捐款,为受援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许多现实困难,在全市和受援地区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开展“爱心公益地铁卡”社会扶贫活动,市民使用“爱心公益地铁卡”即可实现乘一次地铁、向受援地区献一份爱心,着力打造“持爱心卡片、乘爱心专列、观爱心视频、捐爱心善款”全链条式的社会动员模式,推动实现绿色出行与爱心奉献的良性互动。将社会动员工作与消费扶贫等结合起来,通过组织义演、义卖、义拍、健步行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社会动员工作,让市民百姓参与社会动员触手可及。

  (二)倾心倾情倾力,牢固构筑扶贫协作基层网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方面,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要管好抓紧,确保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天津秉持“帮扶工作关键是帮人心,靠的是一片真心”的理念,主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与各族群众交朋友、结亲戚、走心入心,倾心倾情倾力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真正送到贫困地区群众心中,引导各族群众知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1.倾心抓推动,真情结“穷亲”

  坚持把与贫困户结对认亲作为促进脱贫的务实举措,作为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实践,动员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真心诚意与帮扶对象交朋友、结亲戚。

  突出示范带动。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带头“结对认亲”,先后在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甘肃甘南与贫困户结亲,并利用学习考察之机专门抽出时间走访慰问,邀请结亲户到天津走亲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同志主动与甘肃静宁、河北承德贫困户结亲。市委副书记阴和俊,市政府、市政协等市领导也主动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贫困户“结对认亲”。在市领导的带动下,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前方工作机构、社会各界积极踊跃与受援地区贫困群众“结对认亲”,其中全市党政干部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甘肃省、河北承德“结对认亲”达2332户,实现了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党政干部结亲户全覆盖。

  突出调研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全市“结对认亲”工作方案,按照实现重点帮扶区域“结对认亲”全覆盖目标,根据甘肃省、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等重点帮扶地区贫困村、贫困户分布情况,明确了任务指标并提出了工作要求。组织各区、前方工作机构与受援县(市)就“结对认亲”活动进行调研对接,全面掌握贫困户在生产生活、致贫原因、援助需求等方面情况,并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残、因学、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家庭研究“结对认亲”对象,制了“结对认亲”具体实施计划,大力推广“一张表”“一张卡”“一封信”“一手册”的“四个一”模式,推动“结对认亲”活动走深走实。

  注重延伸拓展。坚持“结对认亲”与推动“万企帮万村”活动相结合,与携手奔小康行动结合,与援受双方党支部共建活动相结合,广泛动员全市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结对认亲”活动,推动“结对认亲”拓展延伸。围绕结亲为脱贫、结亲促脱贫,大力推广“1+1+N”“结对认亲”模式,促使“结对认亲”向脱贫攻坚聚焦,深化“结对认亲”成效。截至2020年7月,全市“结对认亲”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近200余万元。

  2.倾情解难题,真心促“融入”

  通过开展话家常、帮思想、解难题、增感情活动,加强与结亲户交流交往,走心入心、倾情倾力,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真正送到贫困地区群众心中。

  围绕“知党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通过定期开展走访活动,切实了解贫困户生产困难、生活需求、致贫原因等情况,做到沟通联系到位、走访慰问到位、送温暖献爱心到位,以真情暖人心,切实拉近与结亲户的感情距离。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97岁的离休干部魏丰老人捐出个人积蓄20万元、年近百岁的胡淑香老人捐出自己仅有的10万元积蓄帮助受援地区贫困群众。

  围绕“感党恩”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心诚意帮助结对认亲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子女入学、外出务工、看病就医等方面帮急就需,让贫困户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模范公务员”席世明,除帮扶“小石榴”一家,还帮助过14家贫困户和5名贫困学生,他对待结对亲戚图尼萨汗亲如手足,入疆以来,无论多忙都要抽出几天和图尼萨汗一家人团聚,在席世明的帮助下,图尼萨汗一家脱了贫。

  围绕“听党话、跟党走”畅通政策传导。通过开展“结对认亲”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民族感情。全市483名援疆干部与607户维吾尔族群众结对认亲,定期走亲戚、话家常、解难题,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的张秀燕,坚持扶贫扶志理念,自2007年以来,帮助8000多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有力促进了援受双方交往交融。

  3.倾力助脱贫,合力拔“穷根”

  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聚焦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注重思想帮扶,促进结对认亲工作从捐钱捐物向扶志励志、助业解困转变,向感党恩、扩眼界、强本领转变。组织爱心企业以联产业增后劲、联人才增内力、联企业促增收、联农户解困难等“四联四帮”为抓手,帮助结亲户改进生产、促进就业、改善生活,多途径寻找帮扶办法,促进早日脱贫。

  注重突出党建引领。以党建促脱贫,把结亲入户走访作为支部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支部为单位与贫困户结亲,调研对接具体需求,合理运用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一对一”解决具体难题。通过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巩固提高帮扶成果。天津食品集团在受援地与乡镇支部共建,通过开展“互学互促共话基层党建共谋脱贫帮扶”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与乡政府共建党员示范田20亩,开展与结亲户“同下地、共锄田”帮扶工作,促进情感相融,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帮扶效果。

  注重因地制宜。紧紧抓住“确保结亲户稳定脱贫”这个根本,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助力脱贫。通过借助“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商贸公司+产业+扶贫车间”等扶贫模式,协调推动解决一批结亲户就近就地就业增收;通过“输转+培训”扶志扶智就业和提供“岗位供给清单”等方式,帮助结亲户就业增收;通过爱心企业建立与结亲户自产农副特产品的直销通道,积极向身边朋友推送,帮助结亲户实现最大化增收。天津市河东区在“结对认亲”活动中,采用“慰问金+小产业”模式,积极引导结亲户发展“五小”即: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产业,帮助结亲户实现增收。

  (三)突出民生根本,精准发力提升帮扶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到根上。”天津在“精”字上做文章,务求实效。完善贫困人口信息资料库,扎实做好动态调整,做到应识尽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引导帮扶资源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扶到点上、帮到根上,实现“底数精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强化因人因户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措施,让贫困群众真受益、可持续、能致富,实现“路径精准”;加强对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跟踪落实,防范风险、堵塞漏洞,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每一个扶贫项目都落实到贫困户上,实现“资金精准”。

  1. 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实现精准产业帮扶

  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天津市立足受援地区的资源禀赋,注重把产业发展作为助力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放大产业发展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围绕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电子商务等产业因地制宜开展扶贫,1个地区确定1个重点扶持产业、打造1个特色产品,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有机衔接。南开区结合庆阳市“331+”互助合作带贫模式,把种草养羊作为主导产业,把杂粮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按照“以牧为本、立草为业、粮畜互补”的思路,积极调优产业结构,扶持环县发展草畜杂粮,发展黄花菜、中药材等多元产业。通过因地制宜将帮扶资金精准投入比较优势产业,发挥并放大了扶贫资金的“撬动效应”。

  探索产业帮扶新模式。兰州高原夏菜在西北高原夏秋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中生产,具有营养丰富、色泽鲜亮、有机物含量高等特点,天然富硒且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外地蔬菜31%和28%,但由于生产条件落后、交通不便、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蔬菜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不够,外销量不高,而当地销售量有限,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使得广大农民难以依靠优质蔬菜种植实现生活富裕。通过帮助甘肃省榆中县建立高原夏菜产销基地,加快推进蔬菜品种开发和技术帮扶,全面抓好资金帮扶、产业发展、市场销售、物流衔接、品牌打造五大产业发展关键帮扶措施,探索分工协作对口帮扶“宁榆模式”,积极推动全县特色农产品直供天津中高端农产品市场,助力当地高原夏菜销往陕西、湖南、京津冀、粤港澳等地区,加速了市场对资源的决定性配置作用,实现了优质农产品资源在国内市场的流动。

  推动形成全产业链。天津的对口援助不仅帮助解决贫困剩余劳动力就业,更致力于推动形成“基地建设、产业培育、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品牌培育、产品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通过强化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四轮驱动,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实现规模化发展,让农民干在产业链上、富在产业链上。天津食品集团、津垦奥群集团在新疆策勒县核心种羊场和于田县肉羊扩繁总场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羊场,并部署推动在东三县建成了21个扩繁分场,改造了151个养殖合作社,发展了1425个养殖大户。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在东三县全面推广多胎肉羊繁育计划,持续扩大扶贫羊产业一体化发展规模。通过引进科学养殖管理理念,依托专业技术力量,大力推广统一品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疫苗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护价收购的“五统一养殖模式”。推动建设年生产能力12万吨的饲料厂和年加工能力50万只规模的屠宰厂,健全涵盖种羊良种扩繁、饲草生产、屠宰加工、技术培训在内的全产业链条。

  发展订单农业。鼓励本地的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与受援地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在受援地建立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规模化组织化。同时,加强受援地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从源头管控食用加工农产品质量。

  开拓特色旅游资源。积极组织力量,深入挖掘受援地历史、地域、民俗文化资源,规划旅游专线,开通旅游专列、旅游航班,已开设天津与新疆和田、青海黄南、河北承德及甘肃甘南、景泰等17条旅游线路。

  2.聚焦打通供需堵点,实现精准消费帮扶

  激发消费积极性。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矩阵化宣传报道消费扶贫体系,实现央媒与津媒、主流媒体与都市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营造了宣传消费扶贫的强大声势。特别是天津与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等新媒体的合作,签署了关于宣传消费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政府官网、“购天津”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群等形式宣传消费扶贫工作。积极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协调社会发动与销售策划一体安排。积极对接“津洽会”“食博会”“和田地区旅游推介会”“年货节”“百家企业和田行”等重要活动载体,形成固定推介新疆和田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召开动员社会力量、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工作动员会,积极推动部署本单位本系统本领域的消费扶贫工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打造消费扶贫市场主体模式。通过“互联网+”消费扶贫、“展会+”消费扶贫、消费扶贫进校园、滞销产品应急认购途径,把受援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和天津消费市场对接起来,搭建受援地农产品天津销售平台。通过对市场主体协作单位进行补贴,有效拓宽了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打造“滞销产品拓销路,畅销产品再增销”的消费扶贫模式,提高了受援地贫困户收入水平。通过传统协议与店销的消费扶贫、“互联网+”消费扶贫、“展会+”消费扶贫、“高校+”消费扶贫等多种途径,提升扶贫产品品牌效应,推动受援地特色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启动“1+4+N”消费扶贫计划。“1”即搭建一个东西部政企协作的产销一体化精准扶贫平台,大力推介贫困地区的商品、服务与劳务,拓展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网络,缩短贫困地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4”即输出特色产品、推广特色品牌、开通特色旅游、建设特色电商。依托西部地区特色资源禀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供给规模,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就地加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N”即在大型超市设立若干个扶贫爱心专柜、举办若干大型扶贫展卖活动,拓宽消费扶贫渠道。

  3.聚焦提升“造血”功能,实现精准劳务帮扶

  积极搭建劳务服务平台。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始终聚焦重点人群、关键问题来精准施策,通过精心谋划、精益组织、精细管理、精致服务。天津市人社局设立了市劳务协作服务工作总站,负责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的组织协调、指导调度和考核评估等工作,通过发挥扶贫基地桥梁纽带作用,摸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底数和天津市岗位信息供给清单,更好地搭建供需双方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7月,天津市与甘肃、西藏、河北有关县市受援地开展就业扶贫对口服务活动80余次,其中招聘会65场,提供精准岗位信息3.6万个,建立劳务协作服务工作站18个、扶贫车间115个。

  坚持“精准化”职教帮扶。做好职业教育帮扶,推动人才智力由“点上带动”向“面上推进”。天津发挥自身有职业教育优势,着力建立脱贫帮扶机制,开展贫困户职业培训,变“输血”为“造血”,提升贫困人口劳务素质和技能,让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完成初级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就业转变。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提升带头人创业致富技能,天津市援建的承德应用技术学院、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和昌都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学校,成为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柱”。加大职教资金帮扶力度,从2016年开始,天津市级财政每年单独列支2亿元用于承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4.聚焦民生需求,实现教育医疗精准帮扶

  “全链条”模式扎实推进教育帮扶,围绕“造血”抓选派。在受援地倾力打造“名校名师”工程,全面推进教师培训基地、教学研究中心和教学理念传播中心建设。精心选派教师、中小学校长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骨干、大学生面向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全链条”式支教帮扶。聚焦“短板”抓帮扶。广泛开展“千校手拉手”活动,组织天津与受援地区中、小学校建立结对关系。通过开展校长互动、教师互派、网络教学同步等方式,实现了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帮扶走深走实。立足“精准”抓职教。把建校筹划、师资培训、就业指导贯穿职业教育帮扶全过程。坚持“精准化”职教帮扶,组织天津市职业学校与甘肃23个贫困县建立“3+1”脱贫帮扶机制,积极与用工企业对接,有效提升了贫困学生就业成功率。

  “组团式”扎实推进医疗帮扶。天津坚持选派医疗人才支援受援地,持续选派半年以上派驻医务人员、柔性医务人员。开展“组团式”帮扶模式。组织市、区医院“组团式”帮扶新疆和田、青海黄南州、甘肃甘南州人民医院;组织全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甘肃、西藏昌都贫困县医院,诊疗门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开展住院手术,培训医务人员。通过多层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受援医院年门诊量、年住院量、年手术量逐年大幅提升。助力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援建村级卫生室,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交流,选派专业骨干赴受援地区协助开展乡(镇)、村医疗服务人才培训,培训受援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发放培训教材,为提升受援地村级卫生服务能力做出了贡献。

  (四)携手奔小康,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实现共赢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过程,也是东西部资源互补、产业合作的过程。

  1.发挥数字经济作用,在扶贫中实现共赢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西部地区灵活多元的就业新模式和人才交流机制,同时也助力东部帮扶企业实现质的飞跃。定位脱贫攻坚是“云账户”当前最大的公司战略,其服务对象广泛分布在视频创作、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本地生活等15个行业,60多个细分领域,涉及25个职业类型,为视频创作者、外卖小哥、保洁阿姨等提供身份核验、收入结算、智能报税、保险参保缴费等服务,以展现努力改变贫困状况的奋斗者姿态。每8个服务对象里就有1个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云账户”打造了“短视频+扶贫”模式,在甘肃省天水市投资3000万元建设“短视频+社交”平台公司,通过创造优质的短视频内容,帮当地人讲好中国文化,带货农产品,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助力百姓脱贫。在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广大劳动者的同时,“云账户”自身也实现了惊艳的跨越式发展:短短4年,“云账户”各项经济指标跃升近40倍。在助力西部脱贫的同时,“云账户”拓宽了企业服务边界,拉长了产业链条,打破了资源流动的时空限制,实现硬核技术支撑与企业发展实力的双向提升。

  2.电商带动产业发展,斩断穷根收获真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和在河北张家口、陕西考察时多次提出要“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这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培养其内生力的根本动力。挂职沙湾镇党委副书记、沙湾镇大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沙湾镇大寨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宋鹏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死循环”,建立村集体自有产业的典型。在获取省领导和村领导支持、排除当地村民的担心后,宋鹏帮助当地注册成立沙湾镇大寨村集体企业陇南白龙湾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电商服务站,完善电商产业链,培养出一支电商经营团队,被百姓亲切地称为“臊子书记”。臊子产业成功发展起来后,宋鹏又帮助在外学习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租山头种花椒、种油橄榄、养猪,使村里的荒地、山坡都绿了起来、活了起来,优质的梅花椒、油橄榄、沙湾臊子走出大寨、走出甘肃,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斩断穷根,提升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电商解开了大寨村代际贫困传递的死循环,帮助贫困人口建立起了积极奋斗的生活态度。

  3.推动互动互学互鉴,实现交流交往交融

  在人才交流中实现互促提升。组织天津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等各界人士到受援地区考察调研、访学,面向受援地开设“内高班”“内职班”,形成了良好的交往交融氛围,向西部输入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增强了东部交流干部的业务素质。

  在文化交往中实现资源拓展。开展“春雨工程”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援受双方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讲座及摄影书画展览、文化研讨交流等活动。通过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举办文化旅游宣传周和合作洽谈会等,宣传推介受援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设了天津市与新疆和田、青海黄南、甘肃甘南、河北承德,以及甘肃景泰、麦积、灵台、秦安、临潭、合水等县(市)旅游线路,丰富了东部地区人民群众的文旅消费选择。

  在劳务协作中连接两地深情。滨海新区通过“张家川特色拉面进新区机关食堂活动”吸引建档立卡劳动力来津就业,不断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精心安排、协调跟进所有接收单位住宿、饮食情况,全面解决来津人员后顾之忧,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人文关怀,尽量考虑夫妻、兄弟组合来津就业。《关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我区就业人员管理服务意见》更是促进了滨海新区人社局、区扶贫协作办与张家川县人民的联系,输转劳动力在津享受免费住宿、饮食,并在缴纳社会保险基础上到手工资不低于5000元,全面营造了栓心留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他们在津干得好、留得住。在津就业的拉面师傅表示,自己将带动更多亲友、乡邻来到滨海新区就业,与天津人民携手奔小康。

  三、常态推进,协作共赢,东西部携手开启美好生活新篇章

  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实现全球减贫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脱贫不是目标,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实现脱贫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未来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要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坚持依靠群众,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潜在能量,提升造血功能,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探索受援地实现高质量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助力其永久跳出“贫困陷阱”。为此,扶贫工作重心将从集中攻坚绝对贫困转向日常帮扶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将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减贫战略、政策和工作都需及时进行转型调整。为此,天津在今后的对口帮扶工作中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着重完成以下工作,接续推动已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已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改善,努力开创减贫事业新局面。

  (一)建立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健全完善多元增收机制,增强收入稳定性,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生产模式,避免家庭经济结构单一化。打通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财富的渠道,通过激活贫困地区资源拓宽贫困群众收入来源。引导支持群众致富增收,对强劳力支持发展产业和转移就业,对弱劳力半劳力通过开发公益岗位等为就近就地就业提供帮助。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夯实持续稳定增收根基,审慎选择具有致富前景的扶贫产业,引导发展多元产业,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引导规范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发展,建立分散农户与企业或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贫带贫,确保群众依托产业持续稳定增收。

  (二)建立常态长效帮扶机制

  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承接扶贫项目和资源的能力。强化细化帮扶政策,加强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壮大扶贫产业,做到致富项目到户,扶持资金到户,扶贫效益到户。健全惠农资金投入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既满足发展资金需要,又有效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完善互助资金项目,为群众提供便利的信贷担保服务,满足资金需求。构建“福利依赖”制约机制,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构建贫困户分级评价标准,完善扶贫资源分配制度,避免产生“福利依赖”。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三)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

  建立动态监测、分级预警机制,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建立台账,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实时预警,及时跟进帮扶,主动有效化解返贫风险。强化贫困边缘人口扶持,对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和非持续稳定脱贫户实施针对性扶持和救助;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因灾等致贫返贫的家庭和个人全面落实保险保障措施;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加强后续帮扶。建立贫困人口健康跟踪机制,完善健康档案,加强疾病预防,定期排查和诊疗地方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建立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跟踪机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防止返贫。

  (四)建立双向共赢利益联结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远来看,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贯彻落实五互理念,探索构建更加稳定的东西部利益联结新机制,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享扶贫成果,唱好协作帮扶的大戏,传承水乳交融的情谊,共同打造东西部交流协作、携手共赢的发展范例。加强产业合作,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因地制宜、深度挖掘区域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做好产业项目中长期谋划,突出质量和绿色导向,培育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产业,推动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跨区域全产业链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销联动,推动产品批发市场、产地集配中心、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人员互动、技术互学。健全交流机制,加强沟通协作,资源互补,优势互通,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发展。完善人才共建机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人员交流互派培训培养技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公用共享资源,促进技术交流、成果共享。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促进民族交融,包容多样性,增强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体制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扶贫事业的终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总的要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在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与扶贫工作“同频共振”,加快形成二者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做好各项政策衔接、工作衔接。全面梳理总结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举措执行效果,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促进乡村振兴。研究推动部分临时性、超常规政策举措转化为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把好政策、好制度、好办法借鉴过来,推动乡村振兴。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把过渡期内需要延续的倾斜支持政策明确下来,给贫困地区吃下“定心丸”。做好工作统筹衔接,对攻坚期内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重点举措,安排好后续工作。做好群体统筹衔接,对边缘户、相对落后的非贫困地区加大帮扶力度。做好规划统筹衔接,把脱贫攻坚规划需要持续推进的任务、工程、项目等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使其长久发挥作用。做好工作力量统筹衔接,根据需要调整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其在接续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六)建立内循环畅通促进抗风险体系

  “十四五”期间,减贫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世界经济遭遇重挫,全球需求市场萎缩,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主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必须不断增强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畅通内循环,科学识变求变应变,提高抵抗风险能力,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充分激发带动内循环。引导科技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转移,提高受援地科技发展水平,增强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围绕贫困地区亟需的良种繁育、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加大科技人才的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作用。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载体。结合受援地人口结构特征,瞄准薄弱领域和环节,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水平,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要求,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争分夺秒,抢抓进度,尽锐出战,升级加力,以“天津力量”展示“天津担当”、传递“天津真情”,也将为东西部协作共赢、携手开启美好生活新篇章继续贡献“天津智慧”。

  调研项目组成员:杨义芹、王建明、吕静韦、施美程、张小蕾、王 双、于家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