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津 概 览  

  天津是中国四大中央直辖城市之一,是中国沿海开放的国际口岸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商贸中心。她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文化荟萃,同时具有浓厚的天津地方民风民俗,丰富生动的近代历史遗迹,因此她不仅是一座颇富旅游价值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充满现代活力的国际港口都市。

  地理位置 天津市地处中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西北背枕燕山,东南面临渤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由高到低,形成了一个象簸箕形的坡地。天津市地理座标位于北纬38°34′至40°15′,东经116°42′至118°04′。海河的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均在此汇合,流经市区注入渤海。

  天津市南北长约186公里,东西宽约101公里。周界长约90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约133公里。总面积为11305平方公里。天津市是中国首都北京市的门户,位于北京市东南一百余公里处,两市有铁路相通,又有京津塘高速公路相连,一个多小时就可以顺利抵达。天津市背靠华北、东北、西北,面向东北亚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欧亚大陆桥的端点。

 地形地貌 今天繁华的天津地区,远古时期曾经是茫茫大海。最先成陆的是蓟县一带的燕山山脉,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大约在19.5亿年以前,山脉隆起,海水退去,之后又几经沉降和隆起。在距今7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一次剧烈的陆地沉降之后,天津地区北部、西部的陆地形成。在这个时期,古黄河三次北徙在天津地区入海。记载最早的一次是3400年前的夏商之际,最后一次改道迁离天津地区是南宋淳熙十一年(即1184年)。古黄河裹挟着大量泥沙从天津地区入海,造陆能力极强,这对天津冲积平原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在汉唐之际,海河入海口推到今天的军粮城一带,天津地区大片平原基本形成。

  气候物产 天津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少雪。除蓟县山区外,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1度以上。全年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摄氏零下4度至6度。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摄氏26度上下。一年之中,1月份与7月份气温相差一般在摄氏30度上下,日温差一般在10度左右。

  天津春季最短,为50天左右;夏天100天左右;秋季55天左右;冬季最长,160天左右。天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秋两季多刮西南风,夏季多刮东南风或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或偏北风。天津历年无霜期平均为204天。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00至 2800小时。

  天津自然资源丰富。除蓟县山地、丘陵是薄层粗骨土外,天津其余地区土地都是在深厚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且种类繁多。天津的水资源丰富。海河上游支流众多,长度在10公里以上河流近300多条。天津地区湖泊星罗棋布,号称津沽大地。

  天津的生物资源也很丰富。植物资源有维管束植物1049种,分属于149科、527属,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蓟县山区。动物资源主要有獐、狍、狼、狐狸、黄鼬、野兔、岩松鼠、赤足鼯等,多见于蓟县山区。在广大平原地区,比较常见的是草兔、鼠类、黄鼠狼及刺猬。天津的鸟类有235种,分属17个目,48个科。天津水产丰富,近海的有带鱼、小黄鱼、黄姑鱼、鲈鱼、对虾、海蟹、贝类等150多种;河渠、池塘养殖的淡水鱼也有鲤鱼、鲢鱼、鲫鱼、草鱼等59种。

  天津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矿有20多种。此外,这里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有10个地热异常区,现已进行开发。

  民族人口和行政区划 天津市有汉、回、蒙、满、壮等29个民族,目前常住人口总数为950万人。天津市的行政区别具体是:市辖18个区县,其中市辖区14个,即市内六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红桥区;滨海三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新五区:西青区、津南区、东丽区、北辰区、武清区。市辖县4个:静海县、宝坻县、蓟县、宁河县。

  历史沿革 天津市人群的早期聚落出现在蓟县南麓。现在的蓟县、宝坻县、北辰区都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1977年在武清县高村乡兰城村附近曾发掘出东汉初年的墓。1982年在静海县东滩头村清理出东汉晚期的三座墓。天津境内发现过三座西汉古城,面积均在0.5平方公里左右,说明已由早期的聚落发展成城市。天津都市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公元608年隋炀帝调集160万人开挖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水陆交通,把海河、淮河、黄河、长江连接起来,天津成为南北清运的水陆码头。约在1213年左右,金王朝在三岔河口设立直沽寨,这是天津市区最早的建制。元朝时改称为海津镇。成为天子经由的渡口,正式命名为“天津”是明朝的事情。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封四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京。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故,其长孙朱允炆继位,引起朱棣反对。他发动了“靖难之役”战争,率兵沿北运河南下,“渡直沽,昼夜兼行”,公元1402年占领了南京夺取了政权,并从此定都北京。天津这个名称是朱棣率兵“渡直沽”南下时所赐。在近年出土的《重修三官庙碑记》的碑文中就有“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由此济渡沧州”,故赐名天津的记载。

  历史文化名城 如前所述,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块土地上,记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神话传说,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燕王扫北以来,明清帝王将相和一些文人墨客开始涉足天津,修建行宫、寓所、庙宇、花园、遗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名人故居。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天津垂涎三尺,利用清政府的腐败,强迫开埠通商,划分租界,于是一大批外国冒险家、传教士、富豪纷至沓来,营建银行、商行、办公楼、教堂、花园、娱乐场所和别墅群。与此同时,国内的官僚、政客、军阀、买办、巨商及满清的遗老遗少也乘机来津建房兴业。殖民主义者的侵驻和中国的官僚、买办、富商、文人墨客等频频往来,使天津成为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集合地,留下了大量可供瞻仰、观赏、回忆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今,大多数历史的遗存得到保护。八国联军侵驻天津后形成的建筑风格迥异的租界和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小洋楼组合成一座举世难得、规模庞大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商贸旅游中心 天津地处渤海之滨,九河下梢,市区河流纵横,外部交通便捷,自古就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旅游中心。自漕运开始,天津商贾云集,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市井繁荣,景象万千。元代诗人曾触景生情,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清朝时期,海禁政策放宽,更促进了天津商贸经济的繁荣。南北货物通过舟车贩来天津销售,外国商品通过海运涌入天津市场。当时,《畿辅通志》曾对天津有过这样的描述:“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九洲万国贡赋之艘,仕官出入,商旅往来之帆楫,莫不栖泊于其境;江淮赋税由此达,燕赵渔盐由此给,地当河海之冲,为畿辅之门户,俨然一大都会也”。

  开放的天津,今非昔比。今日的天津正逐步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靠拢,一座座商厦、酒店拔地而起,五光十色的商业街道上潮水般的人群擦肩接踵,各种名目的展览会、促销会、交易会、洽谈会接连不断。著名作家周汝昌先生曾为此赋诗《盛概》一首:

  腰缠十万鹤翔游,三月莺花眼尽收。绵绣沽河霞沁彩,繁华何必下扬州。

  现代化的便利的交通为各种商贸活动提供了条件。如今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国内外旅游者搭乘客轮抵达天津新港,京津塘高速公路缩短了北京至天津的时间和距离,而乘飞机从北京至天津只需20分钟。由于天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灵活的政策,近年来津从事经济商贸和投资洽谈活动的海外客商急剧增加,其比例占天津接待海外旅游者总数的一半以上,外商投资项目如雨后春笋。正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景象一样,天津又成为一块诱人的宝地,吸引着国内外欲求投资的商旅,因此,商贸旅游成为天津旅游业的又一特色。

  观光游览胜地 天津自古就是一座风光旖旎、令人钟情的城市。这里有美丽的山、河、海、湖泊、森林,当年乾隆皇帝28次游历盘山,就曾慨叹:“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历代名人也留下过许多咏颂天津的美好诗句。如“直沽风月可消愁,丁沽风物久闻名”;“七十二沽沽水阔,一般风味小江南”;“不须万壑千岩里,随意探幽是此乡”等等。明人有《直沽八景》诗篇,清代仕人也有《津门八景》诗作。而今,又有大家公认的津门十景:“蓟北雄关”、“海门古塞”、“独乐晨光”、“三盘暮雨”、“沽水流霞”、“龙潭浮翠”、“中环彩练”、“故里寻踪”、“双城醉月”、“天塔旋云”。方纪先生在其新作《津门新咏》一诗中曾赞美天津:
  江山依旧在,面貌今非昨。锦簇花团新津城,海河绕城过。
  浮云戏天塔,沽水映流霞。三津美景数不胜,留连忘还家。

 民俗考察去处 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历来有“五方杂处”之说。它是一座既具有时代感,又保留了历来传统习俗的城市。浓郁的民风民俗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艺术: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塘沽版画及天津快板、天津时调等使这座城市充满个性。天津人豪放、直爽、幽默、随和、好客,祖辈留传下来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旧城里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威严的门楼、影壁,四梁八柱结构、前置抄手廊的连三间式住房,以及房内残存至今古朴典雅的家具陈设,让人回味到清末民初的时代气息。

  天津人讲究多、禁忌多,对穿戴打扮、言行举止、婚丧礼仪、生儿育女、岁时节庆、时令饮食、地名称谓、手工艺品等等,都有一套说法和不成文的规矩。天津卫的民风民俗,传递浓浓的生活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相关文章:
关于北方网|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律师|设为首页|
Copyright (C) 2000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