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础
 

特种工艺艺术介绍

周础:字石山,生于1951年。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目前本人专攻象牙与玳瑁的雕刻,其主要作品用于《中国葫芦器》中鸣虫具的工艺制作。据史料记载,葫芦器的发明应在明末清初之时,因为无论是属于园艺方面的葫芦下部分,还是上部分的工艺制作,由于各种原因都极昂贵,葫芦本身又是中国推崇的吉祥物,所以只敬献给皇宫,供各代皇帝赏玩收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入民间,但也只为达官贵人所用。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历代皇帝所赏玩的葫芦器,并长年展出。葫芦植物在许多国家都有,但制成葫芦器者唯有我国独有,绝无他家。

中国葫芦器共分两大类,一类为摆件,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在这里不多说。另一类为鸣虫具,主要为冬季蓄养鸣虫之用,但各中精品主要用于赏玩与收藏。下半部分的园艺技术也有多种品质要求。首先是用人工制模的方法规范它按照人的要求长成各种式样。要求皮质像瓷器般光洁明亮,里要像棉花一样柔软。即便付出极大的辛劳也难得几件精品。前些年我们从媒体上得知,日本人用人工规范的方法,把西瓜改为方型以方便运输。其实我们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人工范制植物的果实了,这就是葫芦器。在这里还须提及的是,鸣虫葫芦的里要像棉花一样,其实是充分考虑到音响效果。发明音箱不过是非常近代的事,音箱要求木质要软,并且在箱内贴吸音材料。葫芦器所要求的棉花里实际上就是其本身的吸音材料。所谓棉花里就是葫芦内的瓤在干燥时不能随种子剥落。有的还用响铜盘成像簧一样的形状卡在葫芦口上,俗称为“胆”。随着虫的鸣叫,产生共振,以此增加声音层次,棉花里则为了吸去杂音,使声音更悦耳动听,同时也增加了低音效果。这样的声音要求,其实我们比发明音箱的人又超前了几百年。

在鸣虫方面我们则改变了千万年来昆虫繁育的习性,使隔年才能盲成成虫的卵,改为当年育出,在寒冬成为成虫并鸣叫。给那时没有视听设备的寒冷漫长的冬季凭添了多少温馨与快乐。

关于鸣虫具的上半部分,也是本人主要的艺术创作部分,更是极为考究。在精品葫芦的前提下,多配以象牙口盖、及玳瑁蒙芯,亦有全象牙的。鸣虫养在里面,不可让它随意跑出,所以要加口盖,并通过最上部的蒙芯交换空气,释放出声音。蒙芯为玳瑁材料的最具魅力,因为其色彩缤纷非常艳丽,在工艺上讲有很多俏色可以利用,更增加了它的艺术价值。玳瑁这种材料在国际上也是非常推崇的,但国外也只是用来做眼镜框、手镯等,决无发现用于精细雕刻。另外此材料原为平板,通过热压等手段使其成为圆柱体(这在过去的年代里是无法做到的)。为了增加艺术性,在上面雕出各种吉祥动植物,即起到了通气与释放声音的功能,又使这件艺术品更据艺术价值。在中国的竹、木、象牙、石雕等门类中,唯独蒙芯的技法独特。即雕出的主题可以活动,但决不掉下。如本人所创雕的海龙王带领虾兵蟹将各个手拿兵器为了保护定海神针而准备拼杀,龙及八个海中动物均可活动、再如借鉴我国传统吉祥物及传说所雕的鹭鸶莲花、王龙五龙、瓜蒌蝴蝶等,利用各种技巧使之活动,并用各种俏色使其栩栩如生。

无论从园艺学、昆虫学、特种工艺、珍贵材料、音响效果等各方面来讲,这样精致而具有科学性及极高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可谓决无仅有。

注:在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其材料可用有机玻璃等塑料品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