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钰黔 郭美华艺术简介
 

——《绢包镶嵌》工艺传人

《绢包镶嵌》工艺由于某些原因几乎失传。改革开放政策推进了此工艺的发展。我夫妇是此工艺的唯一传人。几十年努力于更新技法,完善工艺,开拓创新。近十年大量选用民俗题材,利用古装人物服装层次繁多,色泽艳丽,佩带饰物玲珑飘逸的特点,充分发挥绢包产生的立体效果。先后应需求制作了一批民俗礼品类作品。如《关公》,《财神》,《西方三圣》,《四大天王》等。《寿星》是其中的代表作。他完美的用浮雕状丝绸基体的突起高度形成人物欲动前的势能,用天然丝绸光泽及工笔彩绘形成细腻逼真的娟秀典雅风格。再加上镶嵌玉石,珍珠,玛瑙,水晶,珊瑚,绿松石等饰物,更使人物栩栩如生,整个制作过程均手工操作。看过《绢包镶嵌作品—寿星》的人无不为其逼真感人而赞叹。谓之:似真人,超越真人,观后印象是此工艺使仙翁呈现慈眉善目,笑容满面之相。手拄龙头拐杖祝福人间,随请随到,可亲可敬的形象,人见人爱。所以近十年来《寿星》随制随售出。其中有的销往美国,有的被国内定购者恭送某某首长八十寿辰作贺礼用,有的购后馈赠旅居加拿大的长辈收藏的。最近一幅《寿星》参加首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入选并被撰入画册。

偶随缘,我们了解一些西藏文化,顿被其神秘莫测,历久常新的艺术魅力所震撼。我夫妇虽已年逾花甲,仍毅然两次亲赴藏区考察西藏艺术,体验藏地民俗风情。两次所到之处均属高原,气压低,缺氧使一些年轻人都吃不消半途而归,我夫妇不仅上去了,而且收益颇丰。第一次在四川成都拜谒过〈昭觉寺〉,〈文殊院〉,〈爱道堂〉,〈金沙庵〉之后乘汽车三天两夜,经芦霍过大渡河,泸定桥,翻越二朗山到达海拔三千八百米的甘孜地区。第二次在青海西宁考察了《塔尔寺》后乘汽车三天两夜翻越海拔五千二百米的巴颜喀拉山山口沿汉文成公主人藏走过的一段路,经玉树到达山深人稀的石渠地区,那里海拔四千三百米。两次入藏沿途拜谒寺院,经堂,塔群,绕转经楼,在藏民院落里接受纯朴善良的藏民款待。互赠礼品,摄影留念,难分难舍。然而最大收获是产生了将《绢包镶嵌》工艺与藏文化相结合的新创意,并用几年的功夫通过百余幅作品的绘制实践,成功的把《绢包镶嵌》工艺体现藏画形成的新技法系列手段总结了出来。他能把藏画的天地丰满,用色艳丽,轮廓均匀,勾勒完整有序,背景多层次,多变幻的特点,用绢包彩绘体现得恰到好处。弥补了传统藏画的平板,甚至比《堆秀》的效果更为强烈,形成呼之欲出的动态势能感。

为验证移植工艺的作品究竟如何,我们曾多次送作品入藏或请来津的藏地大德僧俗,喇嘛活佛鉴赏批评,均得以认可并评价:这样的作品藏地没有,汉地也少见。同时也得到许多改进意见,这样,更增加了我们把《绢包镶嵌》工艺与藏地文化相结合的信心。《莲花生大师九法相》一套九幅作品,目前正制作第三套,前两套及其他一些近百余幅作品正供奉在藏区寺院经堂里。

在发扬先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为多彩多姿的民俗花苑增色添光的实践中,我们只用了几十年的精力默默地作了一点常试。初步的成功只是证明了《绢包镶嵌》这种即古老又年轻的工艺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尚须栽培。由于我夫妇能力所限,尚未推向社会,不为多数人所知。我们将继续努力,也希望得到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