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缝制大千世界
——记民间布雕艺术家常诚
 

 

常诚的家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普通住宅,装饰得质朴典雅,充满了艺术氛围和艺术个性,室内随处可见各类造型、各种题材的布雕作品,令人目不暇接。难怪有人评价常诚有“女人的手,男人的胸怀”。

常诚生于1953年,从小便与布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家门口有一个服装店,那是他天天玩耍的地方。从12岁时,他便在缝纫机上帮人做衣服,可谓无师自通。大些了,他学会了裁剪,做中山装、西装、做大衣、皮衣,无所不及。常诚心灵手巧,活做得又快,不久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好裁缝。

1996年的一天,常诚无意间萌发了做布雕的想法,他便沉下心来,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参照杨柳青年画做了一件“连年有余”。望着自己的作品,常诚激动得彻夜难眠。从此,他的布雕作品便一发而不可收。他是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一名技术人员,白天,他干好本职工作,下班后,他便走进了属于自己的布雕世界,一干就是半夜,有时还通宵达旦。每到休息日,他便逛商店,逛纺织市场,买各种颜色、各种材料的布头,他常常说自己“布头人生”。

常诚说,做布雕之前首先要选料,选料时,他要把它们一一摊开,精挑细拣。例如做黄瓜,黄瓜嫩时和老时的颜色就有很大区别,所以选料是很费工夫的,不能含糊。布雕是一门综合艺术,三维立体的艺术,需要构图、选料、缝制,有时还需要染色和绘画等程序,有的作品,还要进行固化处理。常诚有耐心,有毅力,有胆识,他一针一线一丝不苟,针针到位、线线精当,巧手缝制大千世界。他的所有作品都是采用反缝的方法。缝制时,他聚精会神。赶上缝小片小鳞之类,他都不敢大口喘气,怕气吹跑了“物件”。

扎手是平常的事,几年来,常诚被扎过数百次都不止,有时还“一针见血”。创作紧张时,针掉在地上他都无暇去拾,换根针再做。等到过后用吸尘器清地时,他再从土里一一把针捡回。就这样,常诚每天用针线在缝制艺术,缝制生活,缝制岁月,缝制理想。

常诚是名符其实的巧手,为庆祝建国50周年,他创作的“九龙出海”,堪称绝品。九条龙是用九种颜色缝制的,每条龙就需一千多针,总共缝制3万余针。他为建党80华诞而制作的“腾龙献寿”,用抽纱后的纤维表现龙的须眉,使其更加威武和灵秀,龙爪只一点着底面,但挺立稳当,完成了一种高难度的平衡。其闪闪亮亮的龙身,只龙鳞就剪了三千多片,一一缝制,真是难以想象。他创作的佛祖坐像,在眉、眼、唇等部位的处理上,全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填补了我国几千年历史用软材料造像的空白。

去年5月,常诚首创的纺织品雕塑获上海大世界颁发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他又先后获得了四项专利。他说,他将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在今年9月底举办的“首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展出。(重阳)